夜走亂墳崗(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夜走亂墳崗》是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走亂墳崗
1973年9月,我剛滿八歲,入讀仙鶴村小。一天傍晚,放學歸家,空無一人,頓覺異常。急問鄰居,說大人們,去梁子上,看電影了。大姐嫁在山樑,姐哥熱情好客,散場恐難返還。我家住河溝邊,生怕獨守空房,孤苦伶仃,野獸來襲,然而黑幕降臨,走十多里山路,爬坡上坎,並非易事。最要命的是,只有兩條羊腸小道,皆有孤魂野鬼擋道。山背後南河灣,解放前棒老二劫殺地,雖有觀音廟鎮邪,白天行人極少,山谷陰風慘慘,無名墳塋隨處可見,亂石堆上還丟有死人穿的舊衣服、睡過的爛篾席和破棉絮等用品,日曬雨淋,觸目驚心。看來唯剩山面前了,我決定獨闖鬼門關。
山前這條路,望得見遠方,隱約有燈火,那是人煙氣,能壯膽夜行。但岩壁多,坡陡道窄,雜草叢生,樹高林密,半山腰廖鬍子坡坡,亂葬毆鬥、疫病、餓死或跳堰塘、喝農藥、懸樑自盡者無數,他們冤魂不散,經常興風作浪,令人止步,望而生畏。時值中秋,月明星稀,我邊走邊哼歌,不時浮想聯翩,多半是鬼故事,這讓我越想越可怕,試着不想,揮之難去。獨行至山腳深基,想起屠戶夜歸與田鬼相遇,毛骨悚然地回首,迷濛中似有人尾隨,我快他快,我慢他慢。路過廖鬍子坡坡,又想起書生留宿鬼屋請吃麵條,早晨醒來睡在墓地,蚯蚓遍布;我穿行亂葬崗,蟋蟀叫聲不斷,似有墳底哭泣,夾雜響在耳旁;我目不斜視,努力疾走如風,總感覺被手拉住,欲前行難以邁步。終於爬到山頂了,一顆古松長掛藤蘿,活似吊睛白額虎,又像披頭散髮鬼,我的脊背冷汗熱汗齊冒,一路小跑進馮家院子,正在放映戰爭故事片,數百人擠在露天,看得津津有味,找到父母和哥姐,他們都大吃一驚,我卻放心大膽了。
那一夜,究竟觀的什麼打仗影片,我早忘記了。但心路歷程,四十七年來,仍記憶猶新。後閱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選編的《不怕鬼的故事》,這本毛澤東同志反覆修改序文的普及讀物,始知世間本無鬼,全是人心在作怪。其實,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於恐懼;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於愚昧;人之所以愚昧,只是由於無知;人之所以無知,只是由於懶惰。從此,我勤奮學習,求知若渴,逐漸明智起來,甚至有了大無畏革命精神。這就是我真實的人生體驗,也是不再怕事的根源所在。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