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垵後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垵後村地處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鎮西北部。村委會設在湖內自然村,轄區內有垵後小學、衛生所、丁洋水庫。全村由林後等9個自然村組成。截止2008年,有13個村民小組,村民398戶、2320人。

垵後村有耕地537畝,山地3761畝,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薯。該村企業主要有消防器材廠、汽車運輸、針織廠、塑料造粒、廢品回收等。[1]

中文名稱: 垵後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鎮

政府駐地: 湖內自然村

面 積: 耕地537畝,山地3761畝

人 口: 2320人

村情概況

垵後村地處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鎮西北部,距鎮政府約4公里。村委會設在湖內自然村,聚落分布在垵後西溪畔,石鐘山、石鼓山余脈山麓的丘陵谷地上。

東與新廳村瓦埔接壤,西與省身村相鄰,南接南金村美茂,北鄰滿山紅村、金淘鎮藝林村。轄區內有垵後小學、衛生所、丁洋水庫。出入交通由鄉村路連接至泉永公路。

垵後村因地處石鐘山南麓、石鼓山東側,在二山余脈交叉處形成一馬鞍狀垵地,在這塊垵地後自成一個較大村落,即以地形命名。

全村由林後、後塘、松腳、土樓仔、石壁、竹腳、寨仔、上下西門、丁洋等9個自然村組成。截止2008年,有13個村民小組,村民398戶、2320人。有尤、李兩姓,其中李姓以道教為生。

歷史沿革

垵後村在民國年間為崇仁鄉仁德保,解放後為南廳鄉,1958年為美林公社南廳大隊,1981年南廳大隊拆為五個村,改為垵後村委會;1999年1月美林鎮撤鎮,成立省新鎮,改為省新鎮垵後村委會。

人文地理

垵後村是擲鐃鈸的發源地。村民李濕繼承先祖遺業「擲鐃鈸」,先後到北京、湖南等地表演,省、泉州市、南安市電視台經常採訪報道,深受各級有關部門重視。擲鐃鈸是一種道家舞蹈,行話稱「演金」,為男性獨舞,動作剛健用力,技術性強,表演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

它源於唐太宗李世民「游地府」之說,是死者後代請道士來家超度的一種祭奠儀式。「擲鐃鈸」的主要道具是鐃鈸。鐃鈸,鐃和鈸的統稱,鐃比鈸小,銅製的打擊樂器。一合鐃或鈸,分兩個圓銅片,每片中間突起,突起部份設置一細繩便於手指絞緊,以防表演時脫手。

表演者一手端平一片凹面向上的鐃鈸,一手把另一片作豎狀的鐃鈸用力一扭,放置在另一片凹面向上的鐃鈸凹間處旋轉。而後,表演者作步步舞姿,或前或後,忽左忽右,時而用力一托,把旋轉的鐃鈸擲向空中,時而故意作種種有驚無險的動作,承接下墜的鐃鈸。這種與雜技揉合在一起的民間舞蹈,看後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自然資源

垵後村有耕地537畝,山地3761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433畝、商業林1010畝、經濟林423畝),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薯。林果有松木、杉木、楊梅等。

企業主要有消防器材廠、汽車運輸、針織廠、塑料造粒、廢品回收等。1986年創辦股份制金安綜合場,主要種植龍眼、楊梅、枇杷等,面積559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