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棉花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土白头翁)
前往: 導覽搜尋
野棉花根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野棉花根

別 稱:滿天星清水膽

鐵蒿打破碗花花土白頭翁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屬:銀蓮花屬

種:野棉花

野棉花根,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採挖,去淨莖葉,曬乾。[1]

形態特徵

野棉花又名:接骨連,水棉花。植株高60-100厘米。根狀莖斜,木質,粗0.8-1.5厘米。基生葉2-5,有長柄;葉片心狀卵形或心狀寬卵形,長(5.2-)11-22厘米,寬(6-)12-26厘米,頂端急尖3-5淺裂,邊緣有小牙齒,表面疏被短糙毛,背面密被白色短絨毛;葉柄長(6.5-)25-60厘米,有柔毛。

花葶粗壯,有密或疏的柔毛;聚傘花序長20-60厘米,2-4回分枝;苞片3,形狀似基生葉,但較小,有柄(長1.4-7厘米);花梗長3.5-5.5厘米,密被短絨毛;

萼片5,白色或帶粉紅色,倒卵形,長1.4-1.8厘米,寬8-13毫米,外面有白色絨毛;雄蕊長約為萼片長度的1/4,花絲絲形;

心皮約400,子房密被綿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5厘米;瘦果有細柄,長約3.5毫米,密被綿毛。7月至10月開花。

生境分布

產於雲南四川陝西甘肅湖南等地。

性狀

乾燥根略呈圓柱狀,常扭曲,全長約10~25厘米,直徑0.6~2厘米。商品大多已斷折,外表棕色至紫棕色,表面粗糙,具縱向凹裂,間或可見支根痕,外皮有時脫落,露出呈裂片狀的黃色木部。

根頭部略形膨大,頂端附有殘存的葉柄基部,密生白色綿毛。

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淡棕色,木部黃色,射線色較深,導管部分十數個群束,作放射狀排列。根的中心部及射線部分常呈裂隙狀。氣微弱,味苦。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有毒。"[2]

②《湖南藥物志》:"溫,苦,有大毒。"

野棉花根的功效與作用

瘧疾痢疾腳氣腸寄生蟲病癰疽腫毒。

①《滇南本草》:"下氣。殺小兒寸白蟲、蛔蟲犯胃。"

②《中國藥植圖鑑》:"治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研末作丸。

外用:搗敷。[3]

附方

①治瘧疾:野棉花根七至九枚,常山八兩,黃豆一升。共煮熟,去藥,黃豆曬乾研成細粉,酒調為丸、雄黃為衣。瘧前服十粒。

②治癰疽不潰:野棉花根、葉二至三錢。水煎服。

③治腳氣病:野棉花根燉豬腳食。

④治發癢子:野棉花根三株,水煎服。

⑤治蜈蚣咬傷:野棉花根搗爛敷。

⑥治對口瘡:野棉花根搗爛敷。

⑦治蟲牙:野棉花根含口內牙痛處。(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⑧治痞塊:野棉花根五錢。甜酒煮。取汁內服,取渣外包,連服三劑。(《貴州民間方藥集》)

備註

本品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作白頭翁使用。參見"白頭翁"條。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野棉花根,寶芝林中藥網
  2. 野棉花的功效與作用,黔農網,2016-03-09
  3. 野棉花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