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與麻雀(張景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喜鵲與麻雀》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景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喜鵲與麻雀
記得許多年前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烏鴉與麻雀》。這部影片是進述新中國誕生前夕,上海一座樓房裡的幾戶人家,與國民黨官僚候義伯鬥智鬥勇的故事。該片由影界泰斗鄭君里執導,演員陣容強大,趙丹、黃宗英、孫道臨和上官雲珠等名角都參加了演出,影片以擬人手法,用烏鴉與麻雀來比喻當時的富人與窮人。形象地揭露了舊中國大上海的千姿百態,社會腐敗和不公的醜惡現象;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幽默風趣,觀點鮮明,看後發人深省……
今天執筆寫《喜鵲與麻雀》,與這剖影片沒有一點關係,這裡沒有什麼暗示,都是直來去,以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寫寫兩種鳥類的習性。如果說這是我一時心血潮之作,還不如說我喜歡鳥類,寫出來讓大家與我一同分享點生活情趣罷了。
要說喜鵲與麻雀,我認為它們都屬於「留鳥」。一年四季,寒來暑往,繁衍生息,傳宗接代,幾乎都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它們不同於候鳥,隨着季節的變化,而南北遷徒。
生活在祖國北方的喜鵲和麻雀,無論冬天多麼寒冷,哪怕是零下三四十度,總是在房前屋後,嘰嘰喳喳,蹦蹦跳跳,與人們和諧相處。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受到人們的保護,很少有人傷害它們。
喜鵲,人們稱之為「吉祥鳥」,很討人喜歡,乾淨利落,精神抖擻,亭亭玉立,楚楚動人。喜鵲有華麗的外表,羽毛非常靚麗,而且黑白相間,別具一格,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喜鵲善於助人為樂。傳說中,每年的「七夕」,它們都成群結隊,飛上太空,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得以相逢。喜鵲愛憎分明,經常捉老鼠,吃害蟲,為民除害。老百姓常說,喜鵲登枝喳喳叫,定有喜事降人間。
與喜鵲相比,麻雀小巧玲瓏,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我們卻隨處可見,對它一點都不陌生。麻雀喜歡群居生活,性情溫順,常常幾十隻在一起,嘰嘰喳喳,聊個不停。它們不怎麼怕人類,有時我們走到它們身邊,它們也不飛,只是向前跳動幾下。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麻雀曾被人們誤解,被列為「四害」之一,遭到人人喊打,受了不少委屈。其實麻雀也屬益鳥,經常捕捉莊稼地里的害蟲。
不幸的是,麻雀常常充當試驗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句話,就是專家們從「解剖麻雀」中得出的結論。由此可見,麻雀對人類還有一種獻身精神呢!說到這裡,就是我們沒有理由總去傷害麻雀——這隻小精靈,應當好好的善待它們,保護它們……[1]
作者簡介
張景貴,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原籍黑龍江省青岡縣,曾任大慶市中層領導幹部,2006年在大慶市政府機關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