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喀拉克爾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喀拉克爾鄉,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地處于田縣西北部,東與希吾勒鄉英巴格鄉毗鄰,南與托格日尕孜鄉相連,西與策勒縣達瑪溝鄉相接,北與達里雅布依鄉接壤。轄區面積777.99平方千米。2018年,喀拉克爾鄉戶籍人口16558人。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于闐縣第五區。1959年,成立十月公社。1978年,改稱喀拉克爾公社。1984年,建喀拉克爾鄉。截至2019年10月,喀拉克爾鄉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硝爾庫勒村。

2018年,喀拉克爾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中文名:喀拉克爾鄉

行政區劃代碼:653226207000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

地理位置:于田縣西北部

面 積:777.99 km²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硝爾庫勒村

電話區號:0903

郵政區碼:848402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車牌代碼:新R

人 口:16558人(2018年)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喀拉克爾鄉轄阿克吾斯塘、央塔克喀什、博斯坦艾日克、喀格勒克阿日希、麥蓋提、喀格勒克、吐孜庫孜勒克、巴扎托普、協依提拉、麻扎吾斯塘、拜什托格拉克、宗塔勒、硝爾庫勒13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10月,喀拉克爾鄉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硝爾庫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喀拉克爾鄉地處于田縣西北部,東與希吾勒鄉、英巴格鄉毗鄰,南與托格日尕孜鄉相連,西與策勒縣達瑪溝鄉相接,北與達里雅布依鄉接壤。轄區面積777.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喀拉克爾鄉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平均海拔1394.5米。

氣候

喀拉克爾鄉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其特點是乾燥少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秋季晝夜溫差大,更替穩定。多年平均氣溫11.7℃,1月平均氣溫-6℃,極端最低氣溫-24.3℃(2009年1月18日);7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高氣溫41.2℃(2011年7月20日)。生長期年平均235天,無霜期年平均210天,最長達235天(1997年),最短為192天(2002年)。年平均日照時數2734.4小時,年總輻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121.6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月。一般風力3~4級,最大風力9~10級。

人口

2010年,喀拉克爾鄉人口普查轄區常住人口14294人,14歲以下3460人,占24.21%;15~64歲10265人,占71.81%;65歲以上569人,占3.98%。總人口中,以維吾爾族為主,達14259人,占99.76%;另有漢、回2個民族,共35人,占0.24%。

2011末,喀拉克爾鄉轄區戶籍總人口15543人,其中城鎮人口1202人,城鎮化率7.73%。另有流動人口206人。總人口中,男性7850人,占50.51%;女性7693人,占49.49%。人口出生率28‰,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25‰。

2018年,喀拉克爾鄉戶籍人口1655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喀拉克爾鄉財政總收入767.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4萬元,比上年增長8.2%6。

農業

2011年,喀拉克爾鄉農業總產值9683.7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8.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720.8元。

2011年,喀拉克爾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2477噸,人均802.7千克,其中小麥6047噸,玉米6430噸。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蔬菜等,棉花種植面積7400畝,產量953噸;蔬菜產量61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辣椒、蘿蔔、芹菜等,其中白菜8噸,辣椒4噸,蘿蔔15噸,芹菜6噸,大棚蔬菜22噸,其他6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驢、家禽為主,牛飼養量6980頭,年末存欄6932頭;羊飼養量4萬隻,年末存欄4萬隻;驢飼養量7100頭,年末存欄7063頭;家禽飼養量4.8萬隻,年末存欄4.7萬隻;畜牧業總產值2854萬。

截至2011年末,喀拉克爾鄉累計造林3萬畝,其中防護林0.3萬畝,經濟林2.7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7萬株,林木覆蓋率78.5%。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喀拉克爾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工作人員2人;文藝演出隊1個,演職人員8人。鄉村閱覽室(圖書室)14個,建築面積490平方米,藏書2781冊。廣播站1個,村廣播室13個。調頻廣播設備56套。廣播喇叭142隻,通響率97%,廣播綜合覆蓋率97%,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1080小時。衛星電視用戶424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0%。學校體育場7個,指導教練4人。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占常住人口13.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