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家壩位於重慶市萬州區,是當時由於三峽水庫的修建而移民的地區。在近幾年的開發下,已經逐步完善,居住的人也越來越多,環境比較優美。周家壩街道於1995年10月為順應三峽移民遷建而成立,轄區常住人口6.5萬人,移民占92.36%。[1]
歷史淵源
萬州區周家壩街道是因三峽移民搬遷建設的需要而新設置的一個街道辦事處,也是萬州區移民搬遷安置規劃中的"三大片區、八大主團"之一。1995年10月,伴隨着三峽工程建設的滾滾浪潮,萬州區周家壩移民新區動工建設,新城規劃占地面積12餘平方公里,是未來萬州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街道建設
一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周家壩已經建設成為了一座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人民安居樂業的移民新城。轄區有常住人口7萬人,其中移民占90%以上,以商貿、餐飲、娛樂休閒為主的第三產業已初步形成,2009年實現經濟總產值9.28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9540元,周家壩被廣大市民認定為萬州人居環境最佳的生態移民新城。200 1年,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帶着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赴三峽庫區慰問移民演出,在周家壩移民新城成功舉行,周家壩"心連心"藝術廣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面對巨大的移民就業壓力,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深知"立志"對於和諧的重要性,首先唱響"勵志曲"。他們以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移民精神為基礎,組織居民認真學習討論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人文精神。組建了11支以退休教師、老幹部為主的學習輔導隊,宣傳"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等優良傳統。同時,用先進典型引路,發揮其榜樣示範作用,評選和表彰不同層面、不同行業的優秀創業明星;請彭長英、趙成會等下崗再就業女性講述自己不畏困難、自主創業,不斷進取、擺脫貧困的經歷。各社區還組建了籃球隊、乒乓球隊、健身操隊、秧歌腰鼓隊和花鳥協會、書畫協會等,用先進、健康的文化娛樂充實人、陶冶人。通過這些辦法,使廣大居民逐步培育和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創業觀。
未來願景
如今,周家壩人正圍繞建設重慶市第二大城市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移民為先為重,在移民中發展,在發展中移民,奮力把周家壩打造成為萬州的重要商貿中心和人居環境最佳的生態移民新城,建設一個更加富裕、文明、繁榮、和諧的周家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