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中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中公園湖心亭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nrch.culture

台中市,別名中市,2010年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六都之一,是中臺灣唯一的直轄市。建於清朝,公元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曾一度為台灣府的府治, 全市下轄29個區,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2018年),為台灣本島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台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 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台中市被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1]

歷史

臺中原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又稱拍瀑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及泰雅族所住,並曾為大肚王國的根據地。明鄭時期起陸續有漢人前往開發。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張國因發現南屯一帶地沃水豐而著手墾荒,是臺中發跡之始。台中市的歷史起源於清治末期。1890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在當時東大墩街南側的「橋仔頭」聚落(或稱橋孜圖)附近創建八卦形城池及大量官署建築物,預備作為台灣建省之後的省會所在。後任巡撫終止此計畫,但第一期的建設成果是清治時期全台營建之城池中規模最大者。清治後期,臺中改稱「臺灣縣」,並逐漸成為台灣中部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日治時期,始有「臺中」之名,亦為臺中設「市」之始,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城市。台灣總督府看上台中的地理條件以及清代留下的大量官署及官有地,1899年積極實施市街改正計畫,整治河流與設計棋盤狀道路(現今中區、東區),將台中興建成為日治時期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1920年台中設市時,轄境尚未包括現今的北屯、西屯和南屯,此三區直到光復後的1947年2月1日才劃入台中市管轄。此時起台中亦成為台灣文化協會的主要活動地點,別名「文化城」。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臺中被分為臺中縣及臺中市;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及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定名「臺中市」。[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台中市經度120.67,維度24.15,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位於台灣中部,北與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臨彰化縣、南投縣、東隔中央山脈與宜蘭縣、花蓮縣相鄰,西臨台灣海峽。

地形地貌

台中市為東西方向狹長形狀,位居台灣西部平原的中間地帶。自西至東為沿海平原、大肚台地、台中盆地、與山區,其中市區即位於台中盆地內。

氣候

市區與平地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Cwa),全年的平均溫為攝氏22.4度,全年溫度徘徊在6至34度之間,夏季降水較多。三至五月為春季,天氣型態溫暖濕潤偶而轉冷,變化快且明顯,五月中入梅,六月底出梅。七至九月為夏季,受到太平洋高壓與西南風影響,天氣炎熱潮濕且常有午後雷陣雨發生,偶有颱風侵襲。秋季為十至十一月,大致為溫暖晴朗且逐漸轉涼的天氣型態。十二月至隔年二月為冬季,受到冷高壓與東北季風影響,晴日多且涼爽,日夜溫差大,夜間常有輻射冷卻現象(年平均低溫為攝氏19.8度,較北邊的台北與基隆低),有時受到溫帶低氣壓的冷鋒通過影響,會下雨並且轉冷。極端低溫紀錄為攝氏-1度(1901年2月13日),極端高溫紀錄為攝氏39.9度(2004年7月1日)。

東側的山區則隨着海拔上升,呈現溫帶氣候與亞寒帶氣候的特性。

台中擁有台灣平地部分最舒爽宜人的氣候條件,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84.8小時,較台灣多數地區為多。台中的夏季較台北與高雄涼爽,冬半年溫度舒適,且不常出現如北台灣陰雨綿綿的天氣。此外,颱風侵襲時,由於中央山脈破壞颱風的結構,因此台中受到的災害較小。此外,冬半年,東側的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阻隔了凜冽的東北季風,西側離海岸線也有相當距離,絕少塵沙飛揚,冬、夏溫差僅13度,一年四季均適合出遊。

水流

大安溪大甲溪旱溪大肚溪筏子溪流貫全境,支流交岔縱橫,而市區則有綠川、梅川、柳川流貫。

人口民族

台中市2018年總人口達279.4萬,民族以漢族占大多數。

相關訊息

台中市觀光旅遊局介紹在大安海舉辦風箏衝浪的活動,利用簡單的影片做成開箱文,圖文並茂,影片好像是動畫般,網友看了說好酷。 [3]

今天推薦的10家餐廳不只是用料實在,店面和餐點也都一個比一個還要精緻、夢幻喔!一起看下去~[4]

視頻

《咱的台中》
10分鐘認識台中

台中好吃好拍好好玩


台中景點3分鐘大補帖!網美打卡熱點在這裡!


自行車串連大里霧峰景點一日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