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人如何享受假期?節目比現代豐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假期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人如何享受假期?節目比現代豐富?古人節假日怎麼安排?從史料來看,古人真正的節假日是從唐朝開始的。唐代之前,節令習俗大多都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唐朝時,古人才開始真正地享受假期……[1]

隨着國慶長假的到來,很多人已制定出各種各樣的假日安排。古人節假日怎麼安排?從史料來看,古人真正的節假日是從唐朝開始的。唐代之前,節令習俗大多都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唐朝時,古人才開始真正地享受假期……

隋唐時期節假日流行「遠遊」「登高

千金月令》:「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

唐朝是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節假日最多,其中農曆二月一日的「中和節」、三月三日的「上巳節」,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合稱「三令節」。到李适(德宗)當皇帝時,乾脆將「三令節」定為法定節假日。

重陽節屬於秋季節假日,唐朝人最流行的休閒方式,一是遠遊,二是登高。每逢重陽節,百官休沐,皇帝賜宴曲江池,人們紛紛佩茱萸,登高遊玩,或聚會宴享,觀賞菊花。現代流行的重陽節登高、賞菊風俗,都是唐朝人玩出來的。

唐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記載:「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 登高眺遠之風在唐代最盛,但這並不是唐朝才有的假日現象,只是到唐朝時內容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健身、遊玩等娛樂活動成為主題,漢魏時以避惡為目的的登高概念被淡化。

古代的節假日休閒方式隨着節令和時序的變換也有所不同,唐人秋天熱衷於遠遊登高,到了春天也喜歡戶外運動。不論是文人學士,還是婦女兒童,都喜歡郊遊踏青。敦煌寫本《節候賞物》記載,皇帝會賜給臣僚 「假花、龍球鏤、子推餅、鞭、鞦韆、氣毯、餳粥、餅餒」。從這一記錄中可以知道,唐朝人的假日生活很豐富,除了飲食,戶外運動是一定少不了的。其中的「鞭」、「鞦韆」、「氣毯」,代表了唐朝流行的三種節假日戶外休閒方式。

「鞭」代表馬球,皇帝在節假日賜給臣僚馬鞭,打馬球是唐朝一種相當時尚,或者說十分能顯示身份的節假日休閒方式。據記載,唐朝皇帝有親臨梨園亭球場觀看馬球賽的習慣,而從傳世文物和現代考古上發現,也能看到馬球在唐朝及五代的流行程度,不少唐朝貴族壁畫裡,都繪有打馬球場景。「鞦韆」就是婦女兒童愛玩、也最適合的盪鞦韆。「氣毯」代表什麼呢?運動學界認為,它代表了現代足球的前身、在先秦時已流行的蹴鞠運動。

在唐朝的節假日裡,「踢氣毯」與「盪鞦韆」一樣,是唐朝人節假日裡重要的體育休閒活動,尤以寒食節,即今清明節假日期間最為流行。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稱:「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

宋代節假日熱衷「賞菊」「蹴鞠

《宋朝事實類苑》:「蹴踏為戲樂也」

一個時代人有一個時代人的休閒方式,唐朝人節假日玩法的多種多樣與富強的時代背景不無關係。經過五代的長期動亂後,中國人節假休閒文化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如同樣是秋季重陽節,宋朝人更喜歡「賞菊」,「登高」雖仍流行,但不被突出。據宋吳自牧《夢粱錄》稱:「重九……今世人以菊花茱萸為然,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避邪翁,菊花名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爾。」

「賞菊文化」在宋朝得到豐富,成為宋朝秋天節假日裡一景,不僅「禁中與貴家此日賞菊」,普通市民也會「市一二株玩賞」,買菊花、飲菊酒、詠菊詩、點菊燈、吃菊花餅,都是宋朝重陽節里必不可少的內容。

宋朝人的假日體育類休閒活動比唐朝更加豐富,如棋類、牌類等在宋朝時全國各地都流行,釣魚、鬥蟋蟀等過去傳統的民間休閒活動也開始被宋朝貴族階層接受和喜愛。此時,唐朝的「國球」馬球運動已變冷,多在軍隊中開展,但唐朝人也愛玩的蹴鞠在宋朝大興——蹴鞠成了宋朝的「國球」。

節假日,宋朝人以踢球、看球為樂。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五十二中「蹴鞠」條稱:「蹴鞠以皮為之,中實以物,蹴踏為戲樂也。」宋朝人足球的踢法有好幾種,如「步打」、「徒打」、「馬打」等,每逢節假日,官方民間都會舉行隆重的球賽。

宋徽宗趙佶是位多才皇帝,除了不會當皇帝,他什麼都會,書畫精湛,球藝也佳。《宋朝事實類苑》是這樣說的:「今聖精敏此藝,置供御打毬供奉,亦猶唐有後園小打球官也。」為了打球、看球,趙佶乾脆組織了一支皇家足球隊,宋朝的足球水平在當時稱霸西夏遼金。

節假日裡,宋朝人除了「會玩」,還「會吃」。宋朝人節假裡的飲食消費很講究,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稱:「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台、梁王城、硯台、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煎彩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宋朝人節假日生活的最大特點是商業消費興起。如過年時,即便在現代,普通人家也鮮有去外面吃飯的,但宋朝老百姓會「入市店飲宴」。宋朝人節假裡最有特色的生活方式之一是愛吃「大排檔」,平時有空也會到街頭「買點吃的」,如今流行的「假日消費」經濟,其實在北宋時已經形成。

明清時期節假日休閒「多元化」

《帝京景物略》:「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

明清兩朝由於放假時間減少,連傳統的清明節都不再放假,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三大法定節假日,所以,唐宋時很流行的遠遊一類休閒方式也相應減少。而且,與唐朝人喜歡戶外活動明顯不同的是,明清人節假日多選擇「走親訪友」。

明清時,秋天的重陽節已不再放假,但登高、賞菊等在民間仍然存在,並有不少新內容新變化。據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這天,「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詫,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在宋朝時,重陽節是「賞菊節」,而到明朝則成了「女兒節」。

在節假日的休閒活動中,「吃」也是明清人的主題。如在秋季節假日裡,「吃螃蟹」開始盛行。

此外,明清時還流行「洗浴」。洗浴本來就是一種假日行為,假日起初就是因沐浴而來,故放假又稱為「休沐」。但在唐宋以前,人們洗浴主要在家裡進行,明清時則成為一種普遍的公共行為,都在公共浴室中進行。

公共浴室其實在北宋時已出現,元朝時去公眾浴室洗浴已成古人衛生風俗。到明朝時,更成為全社會、各階層的選擇,公眾浴室徹底成為「大眾浴室」,節假日的「洗澡文化」也出現了,不只秋冬天公共澡堂對外營業,其他季節也燒水迎客。隨着利用節假日洗澡的老百姓越來越多,浴室設計和加溫方式也越來越先進。明郎瑛《七修類稿·義理類》一書中,特別提了當時的蘇州浴室:「甃大石為池,穹冪以磚,後為巨釜,令與池通,轆轤引水,穴壁而貯焉,一人專執爨,池水相通,遂成沸湯……」[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