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雙燕》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雙燕》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雙燕[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古體詩
作者;杜甫
原文
《雙燕》
旅食驚雙燕,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濕,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
作品賞析
當是廣德元年春在閬州作。銜泥入堂,此春日事。曰應曰且,乃計其將來也。鶴曰:觀末句,公有意於出峽,未聞嚴武鎮蜀之信也。[2]
旅食驚雙燕①,銜泥入北堂②。應同避燥濕,且復過炎涼③。養子風塵際④,來時道路長⑤。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⑥。
此詩托燕自喻,於首尾露意。旅食而驚雙燕者,為身將去而燕反來也。隨地羇棲,聊避燥濕也。交遊漸冷,歷過炎涼也。攜家梓閬,養子風塵也。長安赴蜀,來時道路也。句句說燕,卻句句自慨,皆與旅食二字相關。顧云:世經亂離,而天地仍在,猶雲天空任鳥飛。)
①【顧注】春燕以其匹至,故《詩》曰「燕燕于飛。」古詩:「昔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室。」②鮑照詩:「出入南關里,經過北堂睡。」③避燥濕,燕不露巢。過炎涼,自夏徂秋。《左傳》:子罕曰:」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寒暑燥濕。」劉虬書:「炎涼始茂,動靜惟安。」④古樂府《蛺蝶行》:「蛺蝶之遨戲東園,奈何率逢三月養子燕,接我苜蓿間。」⑤吳均《燕》詩:「問余來何遲,山川幾紆直。」所謂「來時道路長」也。⑥從春敘起,從秋收結。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4]「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5]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