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盧象升

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授戶部主事,擢員外郎,死後追贈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著作有《盧忠肅集》、《盧象升疏牘》。

盧象升
盧象升
出生 1600年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逝世 1639年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展露頭角 督軍平亂 宣大抗清 援絕戰死

2軍事成就

抗清鬥爭 戰術思想

3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歷代評價

4軼事典故

勤奮好學 喜好名馬 崇禎信賴

5親屬成員

父輩 同輩

6個人作品

7後世紀念

8史書記載

9藝術形象

1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盧象升出生。祖父為知縣,父為秀才。他幼時潛心經史,喜習騎射,雖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賦異稟。

天啟二年(1622年),盧象升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其後盧象升歷員外郎,又升遷大名知府、大名道。當時大名府已經開始受到流寇的影響,所謂流寇,是無一定的根據地的流竄到那裡就裹脅到那裡的農民起義軍。流寇於崇禎元年在陝西的出現,使得明朝的軍事和經濟逐漸趨於雙重崩潰。陝省由於多年用兵,邊兵雲集,赤字嚴重。

展露頭角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

守的寧錦(寧遠--錦州防線),假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相這就是「己巳之變」。盧象升也是在這時候嶄露頭角的。他招募了一萬多人,進京協助防衛,立下小小的功勞,於次年晉升為右參政兼副使,負責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號「天雄軍」。這是他帶兵的起始。

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言官攻擊楊鶴招撫不力,楊鶴被逮捕入獄。代替楊鶴任陝西總督的是洪承疇,洪的手下驍勇善戰,起義軍在陝西難以立足,紛紛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洪承疇隨即兼管山西河南軍務,義軍又只得流竄至京師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順德、真定間,大名道盧象升力量擊退敵人。盧象升這次遭遇的應該是馬回回與混天王的部隊。

督軍平亂

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賊流入畿輔,據臨城之西山。盧象升擊卻之,與總兵梁甫、參議寇從化連敗賊。賊走還西山,圍游擊董維坤冷水村。象升設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龍岡,又破之武安。連斬賊魁十一人,殲其黨,收還男女二萬。三郡之民,安堵者數歲。象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升額,又一矢僕夫斃馬下,象升提刀戰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象升遇到就死,不可侵犯。盧象升和起義軍的第一次遭遇戰,就表現的極其勇猛,這是他迥異於其他帶兵文官的地方。彭孫貽的《流寇志》記載這次戰後,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但在盧象升的一封家書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數萬矣。西山一帶,布滿山谷,沙河、臨洺、邯鄲亦時時被其焚略。初八日,親率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黃寺安撫,先遇馬賊數十,俄而數百,俄而數千。倏忽之間,老營俱至。將士恐懼之甚,咸思散逃。立斬一人,狥於轅門。身自督戰,斬賊首十四級,射打死傷賊百餘人,我兵亦傷十三人,此可謂全勝,已經具題矣。」

在明末,盧象升是以善治軍而著名的,但他自練的兵頭次上戰場,全無用處,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潰敗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戰做逃兵還是好的,更厲害的是屠殺平民來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屍體充作砍殺的流寇。當時有一人,把女子的屍體修飾成男子屍體的樣子,結果被官軍們當成大爺來供奉,這可算明末整體道德淪喪之一例。盧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來感染手下,身先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時時激以忠義。這在以後的戰鬥中表現的更明顯。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義軍的作戰特色,不久,數百,不久,數千,忽然之間,老營一起到。兩軍交戰,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戰術來去如風,要作到知彼,談何容易。洪承疇的厲害之處是善於調配各方力量進行協同作戰,多方圍剿,而盧象升採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戰。

崇禎六年(1633年)底,義軍主力在澠池縣境內南渡黃河,史稱「澠池渡」,自此義軍擴散到河南、湖廣、南直隸、四川等地。崇禎七年(1634年),馬回回、過天星、滿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鄖陽六縣,西入四川,攻破川東重鎮夔州,天下震動。朝廷急調已升任右僉都御史的盧象升撫治鄖陽。此時馬回回等人返回湖廣,在鄖陽的黃龍灘和盧象升激戰。明史載說:當時蜀地賊寇返回楚國的駐鄖的黃龍灘,象升與總督陳奇瑜分道夾擊,從烏林關、乜家溝、石泉大壩、康寧坪、獅子山、太平河、竹木、刺、箐口等處,連戰皆捷,斬首五千六百有餘,漢南侵犯幾乎全部。。當時聚集在鄖陽附近的各方義軍達到四十多萬,盧象升的處境非常艱難,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深山絕谷中日夜追敵。在給外舅王帶溪的幾封信中,他描述了當時的情況:沒想到一到鄖陽,千難萬苦......日在深山絕谷的中,千里沒有人煙的地方,和士兵僕人起居。「或皇天相佑,數十萬流寇霧滅煙消。」他當時只能祈禱老天保佑,但最終居然成功了。鄙事之難、的痛苦,國內所沒有。兩個月來監督剿賊流寇,九戰都取得勝利,斬首一萬餘,地方已經敉平了。所難的收拾被摧毀,圖是好後罷了。安撫地方,收拾殘局,也是他的長處。

崇禎八年(1635年),義軍的戰力發生了質的變化,洪承疇在這一年的奏疏里說:以前賊寇逃竄躲避戰亂,現在就去迎接兵對敵,左右埋伏,輪番承,那麼剿殺的難啊。賊人人有精騎,有的跨雙馬,官兵馬三步七,就追趕的難啊。這年的正月,義軍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營在河南滎陽聚會,推高迎祥為盟主。洪承疇試圖圍堵,但沒有成功。義軍橫掃中原,轉戰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鳳陽,焚毀了朱明的老家祖墳。

宣大抗清

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清軍經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區,京師告急,明廷詔令盧象升保衛京城,再賜尚方劍。起義軍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象升)既行,賊遂大逞,駸驍乎不可複製矣。」

崇禎九年(1636年)清軍入侵的領兵官是阿濟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萬將京師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獲人蓄十七萬九千八百二十。盧象升進京時清軍已經撤離。他們將搶來的漢族民間美女濃妝艷抹置在車上,奏着盛樂如同凱旋,還高舉「各官免送」的木板。明軍怯戰,只是尾隨看着清軍滿載着子女金帛退出關外。

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二十二日,朝廷任命盧象升為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盧象升要求陛辭,和崇禎面談治理國家的策略,沒有獲得同意。

這個時期盧象升在給他外舅的信中寫道,現在的他是非常寂寞與痛苦的。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屢次發牢騷,只有江南家鄉的美景,值得懷念,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邊事大破壞,不能不盡心為她。

那時候恰好是滿天下文官愛錢,武將怕死。坐在皇宮裡看文件批條子的諸公們,又一個個嘴有三尺長,對在戰場上流血流汗的他誹謗不斷,恨不得將他殺死。他在幾年間由區區一個知府升至總理中原軍務,感激的大概還是崇禎對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條奏章:「台諫諸臣,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雖有長材,從何展布。臣與督臣,有剿法無堵法,有戰法無守法。」兩軍對壘,需要隨機應變,象他這樣喜愛野戰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們偏偏要妄加言論,他不得不表示憤怒。

他對義軍越剿越多的事實作了最簡單直接的解釋,人們從賊,多發生在飢餓和寒冷;士兵從敵人,有緣在缺餉。軍民的暴動,是因為他們實在沒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還在於要讓民眾可以有活路。

當時東北關外的大凌河已經失守,但松山錦州仍在,山海關防線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帶則形同虛設。在他的努力下,形勢漸漸好轉。第二年崇禎十年(1637年),軍區屯田的糧食大豐收,崇禎諭令九邊皆要學習宣大軍區的榜樣。

援絕戰死

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於九月二十八日於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朴、虎大威入衛京師。以盧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當時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願,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觸。大學士楊嗣昌、總監軍太監高起潛揣測到了崇禎意在和議,對盧象升多方阻撓,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由於盧象升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時宣、大、山西三總兵吃空餉吃得太狠,相比日後楊國柱、王朴參與的松錦之戰,八總兵十三萬,這次三總兵竟不到兩萬人。因數量不及來援關寧軍,結果關寧軍宦官監軍高起潛不願接受盧象升指揮。崇禎見此,改用內閣首輔劉宇亮節制天下援軍。盧象升只能統領自己的宣、大、山西三總兵,關寧軍則宦官監軍高起潛指揮。因此盧象升雖一度名義上總督天下援兵,實際上不到兩萬。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作戰。當時編修(從六品)楊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對楊嗣昌一針見血的譏諷。於是楊嗣昌表面晉升楊廷麟顯示自己大度,實際任命他為兵部主事(正六品),編入盧象升處贊畫行營,逼他在大冬天離開京城遭遇軍旅之苦。同時,巡撫張其平不發餉。又傳說雲、晉有敵情,於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朴藉機離開盧象升逃走,害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胡大威兩總兵。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莊。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自領親兵居中,虎大威總兵護左翼,楊國柱總兵護右翼。結果兩總兵全都無恥的丟下盧象升潰圍逃跑,盧象升率親兵力戰而亡。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着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盧象升死後,楊嗣昌怕他沒死,以後會報復他,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屍體才得以收斂。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建祠奉祀。後來清兵南下,盧象升的弟弟盧象同起兵抗清而死,盧象同投水死,盧象晉出家為僧,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餘人。

2軍事成就

抗清鬥爭

盧象升少年時愛讀兵書,喜習騎射。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後任大名知府。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軍入關,兵逼京師(今北京),他募兵萬人入衛。次年,進右參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屬河北)、廣平(今河北永年)、順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備,所部號稱「天雄軍」。崇禎六年(1632年)起,參與鎮壓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直至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出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兼理糧餉,練兵御清。十一年冬,清軍三路大舉南攻,盧象升主張堅決抵禦,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於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權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盧象升屢戰失利。但他誓死決戰,激勵將士奮殺。

戰術思想

選用奇兵疏

盧象升在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十五日曾上了一個《選用奇兵疏》的奏章,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隊,專門用來劫營和奇襲。這體現了他的戰術思想。鄖陽的成功,靠的是長途奔襲,洛陽以騎兵數千擊潰闖王百里聯營,滁州以三千關寧鐵騎蹂躪闖王數十萬大軍,靠的還是長途奔襲。野戰和奇襲,是盧象升喜愛的戰術,他在奏章里說:「皇上英明天賦,在宣說兵力洞察無遺,我怎麼敢多控制。」既稱頌了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擊他擁兵自重。

練兵思路

參見:天雄軍

曾國藩學習盧象升的方法——以關係練兵(湘軍) 盧象升短期內就將宣大的軍隊訓練成精銳之師,這尤為值得驚異。從明清屢次的爭戰來看,明軍的問題主要還是在單兵的戰鬥力,野戰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氣低落。明軍採用的一直是守勢,以武器技術上的優勢來彌補單兵戰力的劣勢。盧象升,是明末統帥中的異類。當時用文人領兵,統帥不參與士兵平時的訓練,也不參與戰時前線的指揮,這在冷兵器時代,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

盧象升雖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衝鋒陷陣。他善於馭下,士兵願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曾經三天斷糧,盧象升也上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將士之心,作戰都有功勞。」這是他撫治鄖陽時的事。當時鄖陽附近有義軍四十多萬,而盧象升當時帶的兵只有鄖鎮的標兵五百,蔣允儀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鳳的石砫兵六百,許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鄧玘的川兵五千。除鄧玘的川兵稍有戰鬥力外,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在盧象升手裡,綿羊也變成了猛虎。這群烏合之眾在深山野嶺中轉戰千里,忍飢挨餓,九戰九捷,斬首萬餘,硬是把絕對優勢的義軍給撲滅了。對於明末的那群老爺兵來說,是個奇蹟,只能歸因於領兵官的傑出能力。比如鄧玘,後來就是因為馭下不當,被自己的士兵燒死了。另一個例子是祖寬,盧象升在中原數次大敗闖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但祖寬相當驕橫,剛調到中原剿匪時,他的兵所過之處焚毀民宅,姦淫婦女,「盧象升激勵再三,才開始聽命令」。盧象升調任宣大,祖寬歸洪承疇,洪顯然沒法駕馭他,祖寬後來因違令而被斬。

3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明史》: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盧象升在莊烈帝(崇禎)時,豈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義激發,危不顧身,若劉之綸、邱民仰之徒,又相與俱盡,則天意可知矣。

歷代評價

方苞:明之亡,始於孫高陽之退休,成於盧忠烈之死敗 。(《書〈盧象晉傳〉後》)

汪有典:嗚呼!公以方叔、召如虎之才,矢岳飛、韓世忠之志,建剿戰、掃蕩之功於國勢潰敗不可收拾之日,而卒肘於嗣昌以死,此楊公之所為深痛也。蓋公孝,則嗣昌不子;公忠,則嗣昌不臣。勢不兩立,又乃況於嗣昌得君之專乎!然承疇生而謂之死,賜祭哭臨,備極恤典;公死而謂之生,陰詗驗視,毒及無辜。當時之刑賞如此,寒戰士之膽而灰豪傑之心,倒戈崩角,有由然矣!公初欲功成,築湄影園以老,志不克,遂橫屍疆場,人頗憾之。然公語夫人,固雲 「以成敗、利鈍付之天,毀譽、是非聽之人,頂踵、髮膚歸之君父」。死綏裹革,亦固其所,何必湄影哉!(《前明忠義別傳》)

乾隆帝:又若明社將移,孫承宗、盧象升等之抵拒王師,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孫傳庭等以闖獻蹂躪,御賊亡身:澟澟猶有生氣。總督各路援兵兵部尚書盧象升,宜興人,有勇略,先後治兵十餘年,身經百數十戰,親冒矢石,未嘗挫衄,為楊嗣昌輩所尼,屢起屢躓,崇禎十一年,大兵臨蒿水橋,象升督師拒戰,以孤軍無援,炮盡矢竭,徒手格鬥,身被四矢三刃而死,仆顧顯殉。盧象升材優軍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時,艱難就義,今諡忠肅。(《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魯一同:在楚豫秦晉,如瀉水平地,東西南北,惟其所之,雖以盧象升、孫傳庭之忠勇,曹文詔父子之驍健,隨撲隨熾。無他,大帥有攻剿之兵,州縣無堵御之力。(《與吳中翰論時勢書》)

蔡東藩:至清軍入塞,勤王詔下,張鳳翼、梁廷棟輩,毫無經濟,徒事畏縮,各鎮又多觀望,入援者惟一義士盧象升,及一奇女秦良玉。象升固忠,並世尚有之,獨如良玉者實難多得,特筆加褒,為女界吐氣,即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筆,固自不苟也。一蟻憑堤尚潰防,況令孤鼠握朝綱。忠良慘死群陰沍,國祚何由不速亡。或謂主撫者為熊文燦,不主和者為盧象升,皆非懷宗之咎,不知廟謨失算,眾將紛呶,貸死之詔,自誰發乎?(《明史演義》)

當年明月:一句話評價——《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明朝那些事兒》)

4軼事典故

勤奮好學

盧象升年幼時非常勤奮好學,即便是做了官也是刻苦習武,不管是夜了還是白晝,一有空閒時間就操練習武。

喜好名馬

盧象升喜歡名馬,又一被敵軍追殺,路過沙河,河面寬數丈,而他騎得名馬一躍而過,那匹馬叫五明驥。

崇禎信賴

崇禎十年(1637年),戶部尚書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獄,吏部尚書鄭三俊故意輕判,崇禎大怒,將鄭三俊也下獄。侯恂和鄭三俊都是正直有聲譽的人,許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們,但崇禎不同意,「宣大總督盧象升復救之」,崇禎終於同意了。對於崇禎來說,這相當不容易。

5親屬成員

父輩

父親 盧國霖(?—?),字公嶼,江蘇宜興人。諸生。

從父 盧國雲(?—1645),字公祥,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盧國焄(xūn)(?—1645),字仲業,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盧國紘(?—1645),字君廓,江蘇宜興人。戰新橋死。

同輩

弟 盧象晉(?—?),字錫侯,江蘇宜興人。諸生。明亡後為僧。

盧象觀(?—1645),字幼哲,江蘇宜興人。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解元(鄉試第一名),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進士。官中書舍人,帥鄉兵抗清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陰曆八月二十九日,在戰敗後投水,被部將救起後再投水死。

從弟 盧象同(?—1645),字同人,江蘇宜興人。諸生。與盧象觀一起戰死。

盧象坤(?—1645),江蘇宜興人。與盧象觀一起戰死。

6個人作品

《盧忠肅集》、《盧忠烈公集》、《盧象升疏牘》。

7後世紀念

參見:盧忠肅公祠

盧忠肅公祠即盧象升祠,位於江蘇省無錫宜興市宜城街道長橋河南岸、東撒珠巷(簡稱東珠巷)東端,為清代所建祭祀盧象升的專祠,始建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原稱盧公祠,乾隆時諡盧象升為忠肅,故改為此稱。同治三年(1864年)毀於戰亂,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20世紀50年代後被改為他用,1985年1月,被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建築年久失修,2001年宜興市政府撥款在原址拆除重建。

8史書記載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五·中原群盜》 《罪惟錄·列傳卷之九上·抗運諸臣列傳上》

《前明忠義別傳·卷十一·盧忠烈傳附楊陸凱等》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專諡諸臣》

9藝術形象

時間 書名 作者 備註 1979年 《盧象升抗清》 項維仁 連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