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康市為江西省轄縣級市,由贛州市代管。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章江中下游,地處北緯25°28′-26°14′24",東經114°29′9"-144°55′24"。東鄰贛縣、章貢區,南連信豐縣、大余縣,西接上猶縣、崇義縣,北界遂川縣、萬安縣。全縣縱長橫狹,似瓠形,南北長85.45千米,東西寬42.6千米,總面積1844.96平方千米(不含潭東鎮則為1796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81093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782人。
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12個鄉[1](其中1個民族鄉):蓉江街道、東山街道、唐江鎮、鳳崗鎮、潭口鎮、龍嶺鎮、龍回鎮、鏡壩鎮、橫市鎮、潭東鎮、浮石鄉、赤土畲族鄉、橫寨鄉、朱坊鄉、太窩鄉、三江鄉、龍華鄉、十八塘鄉、麻雙鄉、大坪鄉、坪市鄉、隆木鄉,共有25個居委會、299個行政村。其中,潭東鎮由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市政府駐蓉江街道,距贛州市33千米,距省會南昌市455千米。
歷史沿革
古名南埜、南安。春秋,先屬楚,後屬吳。秦始皇三十三年屬南埜地,西漢六年屬南野縣地。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南野置南安縣,屬廬陵南部都尉。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南康縣,因「地接嶺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屬南部都尉。太康三年屬南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屬南康國。齊、梁、陳、隋屬南康郡,唐武德五年屬虔州。五代十國屬百勝軍。南康屬昭信軍。宋屬南安軍。元屬南安路。明、清屬南安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南康直屬江西省。民國三年,屬贛南道。後屬第十一、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屬贛州分區。1950年為贛西南行政區直屬縣,1951年6月屬贛州專區,1954年屬贛南行政區。1964年屬贛州專區,1971年屬贛州地區。
1995年3月7日,民政部(民行批[1995]19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南康縣,設立南康市(縣級),以原南康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康市的行政區域。為省轄縣級市,由贛州地區代管。1999年由贛州市代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市總人口694987人;其中:蓉江鎮44584人、金雞鎮30373人、唐江鎮20595人、潭口鎮42706人、赤土鎮37645人、鳳崗鎮34490人、橫市鎮20149人、潭東鎮29009人、龍嶺鎮27991人、三益鎮12117人、龍回鎮17769人、鏡壩鎮25373人、浮石鄉18146人、西華鄉39748人、橫寨鄉14782人、朱坊鄉31143人、太窩鄉17138人、三江鄉27824人、大嶺鄉18242人、平田鄉20310人、唐西鄉23358人、龍華鄉38168人、十八塘鄉16941人、內潮鄉9922人、圩下鄉10150人、麻雙鄉12246人、大坪鄉20448人、坪市鄉18105人、隆木鄉15515人。
2001年9月6日,撤銷赤土鎮建制,改設赤土畲族鄉(贛民字[2001]440號批覆)。
2001年3月2日,撤銷大嶺鄉、唐西鄉、平田鄉,劃歸唐江鎮(贛民字[2001]95號批覆)。
2002年底,全市面積1845平方千米,人口7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2萬人。轄11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17個居委會、353個行政村。市政府駐蓉江街道。
2003年9月2日,撤銷蓉江鎮、金雞鎮和西華鄉,調整設立蓉江街道辦事處、東山街道辦事處(贛民字[2003]210號批覆)。
2003年10月21日,撤銷內潮鄉,成建制劃歸十八塘鄉管轄;撤銷圩下鄉,成建制劃歸麻雙鄉管轄;撤銷三益鎮,成建制劃歸龍回鎮管轄(贛民字[2003]272號批覆)。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76.5萬人。
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775138人,其中農業人口118024人,轄2街道8鎮12鄉(含1民族鄉)。200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81093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782人。
視頻
南康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簡介 ,搜狐,2020-12-02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20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