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圖片來自搜狐網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詞的上片屬戲作,以「謝公台」起興;下片才進入正題,對景感時。兩片似乎脫節,實際上,它們之間存在着有機的聯繫,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

原文

蘇軾〔宋代〕

不到謝公台。明月清風好在哉。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短李風流更上才。

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爭開。儘是劉郎去後栽。

譯文

沒到過謝公台,那裡的明月清風是否健在?舊日的友人大鬍子孫覺去了哪裡?今日我又重來:你李矮子的風流已屬上等高才。

秋色漸漸凋萎在這一帶,滿地黃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觀賞桃花,爭相盛開:都是「劉郎」我走後才種栽。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當時李常任湖州知州,蘇軾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經過湖州,於是偶獲機緣,參與了李常的洗兒宴,席上勸李常酒,作下此詞。

賞析

  發端以「謝公台」起興,意在寫出赴任途中來到友人李公擇湖州任所的一種快感。這裡的「謝公台」,應當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風」則是運用成語,藉以寫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隱隱象徵着友人清高潔白的操守,而以感嘆出之,表達了詞人的讚賞之情。三、四句轉入對舊太守、友人孫覺的懷念:「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二句寫出了席間面對新守時對舊守的懷想。隨後又回到當前,讚頌新太守、東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風流更上才。」「短李」與「髯孫」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舊太守外形與姓氏的特點,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

  過片兩句對景感時:「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詞人以「映酒杯」點明「席上」勸酒的題意,以「滿院黃英」寫出深秋時節的特徵,對「秋色漸摧頹」的概括性描述則寓含着時序遷移的感慨,與上片寫到的「舊日」、「重來」這種今昔之感是一脈相通的。最後三句是對明春桃花爭開的盛景的想象,詞人化用劉禹錫的詩意,變諷刺為讚頌,象徵性地讚美了舊太守的政績,並再度飽含深情地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念。「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大概是事業發展乃至社會進步的一種普遍現象。

  全詞,詞人表達了對舊太守的懷念,同時也是對新太守的激勵,因為未來提起的栽樹的「劉郎」,是現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題作「勸李公擇酒」,其深意或許就在於此。

簡析

  詞的上片屬戲作,以「謝公台」起興;下片才進入正題,對景感時。兩片似乎脫節,實際上,它們之間存在着有機的聯繫,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整首詞不但表達了對舊太守的懷念,而且稱讚了友人的才能,亦寓含着時序遷移的感慨。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