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匱乏 |
匱乏 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 kuì fá。具體解釋:1、缺乏、不足;2、貧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匱乏 [1]
讀音 kuì fá
反義詞 充足
詞語
匱乏
造句
由於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態環境的惡化,人類正面臨食物匱乏的威脅。
釋義
1、缺乏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三國演義》
2、漢·桓寬 《鹽鐵論·力耕》:"昔 禹 水 湯 旱,百姓匱乏,或相假以接衣食。"
3、 明·吳承恩 《壽胡母牛老夫人七帙障詞》:"問遺篚筐,益洽親姻之禮;分張錢米,彌勤匱乏之家。"
4、魏巍《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我們常常感到失去自由比起物資匱乏而有着更深的痛苦。"
5、殷謙《中國文壇的那些事兒》:"文學作品也如此,它本身就是一種質疑和批判的精神活動,而它的出現自然也就會引起讀者的關注,自然也就有相關的批評。尤其是這個時代的很多作品,匱乏思想啟蒙性以及道德升華的力量,作家為了自身利益而丟棄了原本對讀者應有的責任和愛心,從而像暴徒和流氓一樣教唆我們的讀者變得無恥、庸俗,甚至是墮落、殘忍。這樣的市場環境,這樣的文學病相,這樣的出版氛圍,如果再沒有必要的批評,那很多作家就更像是失去監督的罪犯,去褻瀆我們讀者的心靈。"
【指資財缺乏的人。】
1、《漢書·嚴助傳》:"陛下臨天下,布德施惠,緩刑罰,薄賦斂,哀鰥寡,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盛德上隆,和澤下洽。"
2、《明史·黃福傳》:"﹝ 黃福 ﹞自奉甚約,妻子僅給衣食,所得奉祿,惟待賓客周匱乏而已。"
基本解釋:【貧窮】
百姓匱乏,疲於徵發。--《後漢書·安帝紀》
引證解釋
缺乏;貧乏。多用以指物資。《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管仲 曰:臣聞之,上有積財,則民必匱乏於下;宮中有怨女,則有老而無妻者。"漢 桓寬《鹽鐵論·力耕》:"昔 禹 水 湯 旱,百姓匱乏,或相假以接衣食。"明 吳承恩《壽胡母牛老夫人七帙障詞》:"問遺篚筐,益洽親姻之禮;分張錢米,彌勤匱乏之家。"《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啟三年四月上丁卯(初八),平遼總兵毛文龍塘報言,見今各兵已兩月乏糧,嗷嗷待哺,乞賜兵餉接濟。登萊巡撫袁可立具疏為請,且言各島守凍淮兵已報,開洋、三山島未發之眾亦已陸續登舟,總兵沈有容統率精銳於三月十二日出海,舳艫相接,奴酋膽寒。但恐糧糈匱乏,兵難用命。"魏巍《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我們常常感到失去自由比起物資匱乏而有着更深的痛苦。"
指資財缺乏的人。《漢書·嚴助傳》:"陛下臨天下,布德施惠,緩刑罰,薄賦斂,哀鰥寡,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盛德上隆,和澤下洽。"《明史·黃福傳》:"﹝ 黃福 ﹞自奉甚約,妻子僅給衣食,所得奉祿,惟待賓客周匱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