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反氣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副熱帶反氣旋 |
副熱帶反氣旋在南、北半球副熱帶地區(20~35緯度地區),經常維持着沿緯圈分布的高壓帶,稱為副熱帶高壓帶。由于海陸分布,緯圈方向上產生不均勻的加熱作用,副熱帶高壓帶常斷裂成若干個具有閉合中心的高壓單體,稱為副熱帶反氣旋。副熱帶反氣旋呈橢圓形,其長軸大致同緯圈平行,是大型、持久的暖性深厚行星尺度天氣系統(暖中心與高壓中心並不一定完全重合),它是控制熱帶、副熱帶地區的大氣活動中心,是組成大氣環流的重要成員之一。
簡介
副熱帶反氣旋呈橢圓形,其長軸大致同緯圈平行,是大型、持久的暖性深厚行星尺度天氣系統(暖中心與高壓中心並不一定完全重合),它是控制熱帶、副熱帶地區的大氣活動中心,是組成大氣環流的重要成員之一。由於副熱帶反氣旋占據廣大空間,穩定少動,它的維持和活動對低緯度地區與中高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動量的輸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對低緯度環流和天氣變化具有重大影響。如出現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反氣旋(又稱西太平洋副熱帶反氣旋),其西端的脊常伸到我國沿海,夏季可伸入我國大陸,冬季在南海上空還形成獨立的南海高壓,對我國及東亞的天氣起到直接的和重大的影響。
評價
副熱帶反氣旋的形成既有動力因子的作用,也有熱力因子的作用,不同地區副熱帶反氣旋的形成原因也各有差異。副熱帶反氣旋形成過程的經典解釋是:赤道附近的大氣比其他緯度的大氣受熱更多,形成上升運動,到高空後流向高緯。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向高緯流去的氣流產生向東的分量,緯度愈高向東的分量愈大而向極地分量愈小,因而在副熱帶地區對流層高層產生輻合下沉氣流,引起對流層中下層氣壓升高形成高壓。這支下沉氣流是哈德萊環流的下沉支,除它之外,費雷爾環流的下沉支也作用於副熱帶地區,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副熱帶反氣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