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偉壽》明代大臣、文學家楊慎的作品之一。楊楊慎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12月8日)。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楊慎於2017年入選四川省十大歷史名人。新都區成立了32個區級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實施方案》,以打造升庵文化文獻中心、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升庵文化體驗中心、升庵文化傳承中心為載體,大力推進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程的實施。2017年7月,成都市新都區成立了楊升庵文化[1]研究中心,在人員、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 |
馮偉壽,字艾子,號雲月,詞多自製腔。草堂詞選其〔春風惡劣。把數枝香錦,和 鶯吹折〕一首。又〔春風裊娜〕,其自度曲也。 被梁間雙燕,話盡春愁。朝粉謝,午花柔。 倚紅欄故與,蝶圍蜂繞,柳綿無數,飛上搔頭。 鳳管聲圓,蠶房香暖,笑挽羅衫須少留。 隔院蘭馨趁風遠,鄰牆桃影伴煙收。 些子風情未減,眉頭眼尾,萬千事、欲說還休。薔薇刺,牡丹球。 慇勤記省,前度綢繆。夢裡飛紅,覺來無覓,望中新綠,別後空稠。 相思難偶,嘆無情明月,今年已見,三度如鈎。 殊有前宋秦、晁風艷,比之晚宋酸餡味、教督氣不侔矣。餘句如〔笑呼銀漢入金黥〕 ,臨邛高恥庵列為麗句圖雲。 |
” |
— [明]楊慎 |
後世紀念
新都狀元墳
楊慎墓在四川省新都城西北(今新都體育場北端),為明代楊春、楊廷和、楊升庵祖孫三人的家庭家庭墓地。之中有「培修狀元墳功德碑」碑刻,講述了楊慎的生平事跡、1988年墓地重修過程和1997年楊清欽恢復狀元墳昔日宏構的樂捐功德。其墓規模宏大,基園有祭壇、神道,神道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獅子。「文革」被毀,僅存三米高的封土,1988年重修其基,現為新都縣重點保護文物。
楊升庵祠
楊升庵祠為楊慎的故居,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都街道桂湖中路109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2]基地。 [46] 歷經明、清及近、現代修建,楊升庵祠及其所在桂湖現有樓台亭閣等古蹟20餘處,基本保存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建築和布局。1961年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定名為「楊升庵祠及桂湖」;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馮偉壽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成都新都區研討升庵文化,搜狐,2017-06-05
- ↑ 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搜狐,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