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至大如年(磨志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至大如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冬至大如年》中國當代作家磨志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冬至大如年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夏至祭地,冬至祭天,是中華文明仰望蒼穹、俯察大地的智慧表達,充分彰顯着中華民族感仰自然文化傳統。

「冬至大如年」。對我村來說確實如此,不但家家戶戶做菜饃吃,重要的是全村人齊聚祠堂祭祀,「祭冬」是我村古往今來的習俗,是村裡的一大盛事,冬至這天,全村的各大家族和在外地的子孫以及縣內外的本姓人氏都回來到宗堂祭天地、敬祖先、孝老人,立村風、訓子孫,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祛災納吉、村昌族興、幸福安康。當然張燈結彩,先在曬場進行文藝表演,早先青年隊還舞龍舞獅子呢。我村的「冬至祭祀」榮獲南寧市非遺民俗傳承基地,每年的祭冬都吸引許多網友遊人、攝影人士等前來觀光採風。只是這兩年因疫情而停辦了,今年因為疫情放開,又因為這兩年添丁人家興趣高,出錢出物出力,當然得全村人合力,才辦的熱熱鬧鬧。可惜還是因為疫情,今年參加「祭冬」民俗的人少多了。

冬至過節的習俗,最早起源於西周,正式成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沿襲至今。歷史記載,最初的冬至節,地位相當於現在的春節。雖然漢代出現了春節,但冬至依然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以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對冬至節很看重,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始之機,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吉日。「以冬日至,至天神人鬼。」冬至祭祀始於周朝,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荒年、饑荒、死亡。到了漢代就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冬至節成為「國家假日」,全民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以美食相贈,互相拜訪,愉快地度過一個「安身靜體」節日。在這一日,地方官府還要地轄內選取多才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與民同樂,熱鬧的場景不亞於過春節。

古時的冬至還是祭天祭祖的日子,是最重要的習俗,上至宮廷貴族,下至鄉野平民都非常重視。尤其是唐宋以來的歷代皇帝在冬至這天都要到郊外舉行盛大的祭天大典,稱為「冬至郊天」。百姓在這一天除了要向父母尊長行拜禮,還要掃墓祭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據傳冬至是我國最早的教師節,因為在古代冬至這一天是開學日,不少地方都要舉行「釋菜先師」的祭孔儀式,拜的是孔聖人孔子。我村的祠堂大門就鑲嵌有對聯:「幾百年世間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每年的冬至祭祀都在祠堂對當年考上大學高職的學生家長以及老人發紅包,體現尊老敬老、重視學子、耕讀傳家的村風家風。

冬至是傳統節日,除了各地舉行冬至文化節和祭祀外,節令食品也是從古延續至今的。「冬至餛飩夏至面」、「家家掏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吃了湯圓大一歲」,湯圓又叫「冬至團」,除了餛飩、餃子、湯圓等這些美味食品外,米糕也是不可少的,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現代人對傳統習俗、民間節氣不似古人看重隆重了,但是個「冬至」,看看古代,官府有行動,拜冬祭天搞儀式;民間有活動,祭祀祈福拜禮遊樂;南北各地吃餃子湯圓餛飩菜饃,可以說,冬至大過年。[1]

作者簡介

磨志堅,閒情寫作、隨筆漫談、關注社會、琢磨人生、碼字怡性。《中國鄉村》認證作家,《神州文藝》簽約作家,《浩然文學》簽約作家。悠悠歲月不敢蹉跎,夏去秋來琢磨寫作,花甲之年碼字快樂,關注時事留守家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