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具(葉青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具》是中國當代作家葉青才的散文。
作品欣賞
農具
西頭披屋,是牲口圈和農具間。在這裡,我們仍能看到當年王步文在上安慶六邑中學之前跟他父親在家勞動時使用過的一些農具,有鋤頭、鐮刀、鐵杴及畚箕籮筐等。在和勞動人民的接觸中,青年王步文深切發現中國階層中,那些底層的工人和農民是未來革命的中堅力量,因為他們受苦最深,對黑暗社會和反動暴力仇恨最烈。
同情工農大眾的情愫,團結勞動人民的熱望,使王步文在1922年春於蕪湖黃包車工人罷工中挺身而出,他以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副會長的身份迅速組織起蕪湖各學校的示威遊行,衝破軍警重重阻攔,高喊「勞工神聖」的口號,與當局進行了毫不妥協的鬥爭,最終迫使當局取消了增加牌照稅和提高車租的決定。
是農民、手工業者和工廠里的工人的悲慘生活激發了王步文拿起筆來宣傳革命真理,抨擊社會罪惡。1924年春,王步文在惲代英和瞿秋白的關心與幫助下,在上海恢復了進步刊物《黎明周刊》,並親自主筆,將目睹的工人生活現狀寫出來發表在刊物上。他犧牲的前一年夏天,傾注大量心血編纂的《社會運動學詞典》在上海明日書店出版發行,這對安徽省委的成立以及後來黨的領導機構的完善與加強,無疑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看着眼前的這一件件農具,儘管有的已經退出了我們現代農業的田園視野,然而那上面仍凝聚着王步文的汗水與感喟。他簡樸的一生、清貧的身後使得為他收拾遺物的同仁鼻子發酸。1931年5月31日是他殉難的日子。6月初,人們從他和夫人方啟坤合用的幾隻木箱中,看到的是兩大箱書籍,其餘衣物和用品都十分破舊,甚至已經毫無用處。他沒有留下一塊銀元,沒有留下一件值錢的東西。在知道行刑的準確時間後,他遺囑親人要繼承他的遺志,並告訴父母:二老養育之恩難忘,自己長期在外,不能盡孝於雙親膝前,更沒有什麼遺產留下,但為革命大業死而無憾。
我撫摸着銹跡斑斑的條鋤和齒耙,感到這些紅色的銹跡頓然化作了赤血,也似乎看到了他勞動過的田頭,無數的麥穗正在向烈士低下頭來。那就像故鄉的麥子一樣虔敬地默禱吧,塘坳的莊稼,還有我們! [1]
作者簡介
葉青才,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