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吧,故鄉的密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見吧,故鄉的密林》是俄國著名詩人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的抒情詩。
作品原文
再見吧,故鄉的密林,
再見吧,金色的泉水。
一團團烏雲漂浮遊蕩,
被太陽的犁頭碰得粉碎。
好天氣,你盡情照耀吧,
而我卻喜歡憂愁。
我再也不願在皮靴筒上
插一把小鋼刀了。
夜晚悶得透不過氣,
躺在馬駒肚皮下難以入眠,
那發着清脆響聲的喜悅
也不能把整個森林塞滿。
藍天上那座無形大門的門環,
已經被拉得叮噹直響,
看啊,暴風雨就要來臨,
會把大地一掃而光! [1]
詩歌特點
帕斯捷爾納克認為:「葉賽寧對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對待一個童話,他像王子伊萬騎着灰狼漂洋過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而鄧肯,如同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手法寫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他詩中最珍貴的東西是家鄉的風光,那是俄羅斯中部地帶,梁贊省,處處是森林,他像兒時那樣,用使人眩暈的清新把它描繪了出來。」 葉夫圖申科則把他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葉賽寧的音韻放射着俄羅斯土地結構中所特有的那種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大自然,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遠古時代部分流傳下來的咒語、哀歌、儀式歌曲)所獨有的產兒。」 [2]
作者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
出身於農民家庭,教會師範學校畢業後,在莫斯科當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
1916年在白俄軍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離開軍隊,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鬥隊。
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讚美宗法制農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
十月革命後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村的田園生活,鍾情於烏托邦式的「農民的天堂」。
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農村大自然景色。
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於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後在精神憂鬱中自殺。
葉賽寧的詩詞全集: 《星星》 《初雪》 《我記得》 《我又回到這裡,回到親愛的家》 《夢幻》 《一去不再來》 《已經是夜晚,露珠》 《早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