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安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社會安全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構成社會安全四個基本方面的綜合性指數。包括社會治安(用每萬人刑事犯罪率衡量)、交通安全(用每百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衡量)、生活安全(用每百萬人火災事故死亡率衡量)和生產安全(用每百萬人工傷事故死亡率衡量)。[1]
以通信技術成熟與智能設備普及讓人們的生活充滿更多安全隱患,智能穿戴、智能終端、智能交通……在所有領域裡,我們的娛樂、通信、社交都行為都受到威脅。基於這種考量,知名「白帽子」安全團隊——keen team領軍人物王琦提出了第三代安全話題「全社會安全」概念。
社會安全介紹
社會安全是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公共安全教育六個模塊之一。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 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個模塊。 社會安全是針對社會事件的安全措施、對策、知識等。社會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等。 社會事件舉例:如遇到搶劫、小偷、騙子、他人遇險等;意外走失;;學生踩踏等。 社會整體安全程度取決於一國社會發展程度。經濟發展速度、社會公平程度、政治體制、歷史文化原因等都有可能對社會安全程度產生影響。 當我們關注安全問題的時候,實際關注的是安全風險及其防範。 必須明白,安全作為人們追求的一種價值,其內在可能是與效率、自由、創新發展、人權等價值相衝突的,對任何一種價值的追求程度不是越高越好,關鍵是把握度內的千變萬化。
術語簡介
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很快將在人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據調查機構eMarketer數據,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保有量為10億部,今年,這個數字已經猛增為17.5億部。此外,特斯拉汽車、谷歌眼鏡、運動手環等智能設備也早已經不只是極客們的新玩具,每個普通人都觸手可及,「不出5年,形形色色的智能設備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內信息安全界資深專家、騰訊「玄武」安全實驗室負責人於暘(網名「TK」)說。 只要是智能設備必然存在安全問題,這是行業基本常識。就像Windows系統一樣,沒有問題的系統是不可能的,比居心不良者更早發現問題才是關鍵。安全永遠是在更利的矛和更堅的盾交錯前進中實現的動態系統,不存在任何武器都攻不破的金鐘罩。由此,智能生活安全在現代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