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華
何旭華 |
何旭華,中國重慶人,純數學領域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及數學科學研究所卓敏數學講座教授[1]。
1996年,何旭華代表中國參加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並獲得金牌,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提前錄取 。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博士學位,同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西蒙斯講師。2008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在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獲頒「晨興數學金獎」[2] 。2014年,擔任馬里蘭大學正教授。2018年,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 。2019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擔任卓敏數學講座教授。2023年1月,當選首屆新基石研究員 。
何旭華研究領域包括算術幾何、代數群及表示理論。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首屆新基石研究員
外文名 ----外文名Xuhua He
出生地點----重慶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6年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013年獲得晨興數學金獎,2020年獲得科學探索獎,2022年獲得美國數學學會李理論謝瓦萊獎
畢業院校----麻省理工學院
目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榮譽表彰
3社會任職
4個人軼事
5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1年—1994年,何旭華初中就讀於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1996年,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讀高二的何旭華,代表中國參加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金牌,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提前錄取。
1997年,高中畢業於重慶市第十八中學,並獲得宋慶齡獎學金。
200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得數學學士學位。
200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Some subvarieties of the De Concini-Procesi Compactification」,導師為喬治·盧斯蒂格(George Lusztig)教授。
2005年—2006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6年—2008年,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西蒙斯講師。
2008年—2012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2012年—2016年,晉升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
2014年—2019年,擔任馬里蘭大學正教授。
2016年—2017年,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馮·諾伊曼學者。
2017年5月,在巴黎第十三大學擔任西蒙斯訪問教授。
2019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擔任卓敏數學講座教授。
2023年1月,獲選為首屆新基石研究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何旭華對數學領域中「志村簇」(Shimura varieties)相關的代數及數論研究取得突破,有關範疇後來發展成為幾何學,即以高維去確定數學結構中的參數。他運用「志村簇」成功解決幾何學領域內仿射「Deligne-Lusztig」群組中數十年以來懸而未決的課題。
何旭華多次獲邀於國際數學界學術會議上擔任講者,包括2015年現代數學發展會議(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conference)及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承擔項目
何旭華 |
據2023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官網顯示,何旭華共有4個科研項目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資助,3個科研項目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
2023年1月,何旭華獲選為首屆新基石研究員,將獲得1500萬元人民幣,在未來五年進行基礎科學研究 [8]。他將基於對組合、代數、幾何上對稱性的獨特理解,探索李理論核心問題p進群的結構和表示論以及全正性理論,力圖對表示論、算術幾何及數論的研究產生重大推進作用。
學術論著
據2023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官網顯示,何旭華已在Annals of Mathematics、IH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及Duke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國際SCI數學期刊發表超過60篇論文。
代表性論文:
He X. Geometric and homological properties of affine Deligne-Lusztig varieties[J]. Annals of Mathematics, 2014: 367-404.
He X. Normality and Cohen–Macaulayness of local models of Shimura varieties[J]. Duk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13: 2509-2523.
He X, Lusztig G. A generalization of Steinberg’s cross se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12, 25(3): 739-757.
He X, Sian N. Minimal length elements of finite Coxeter groups[J]. Duk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12: 2945-2967.
Jong A J, He X, Starr J M. Families of rationally simply connected varieties over surfaces and torsors for semisimple groups[J]. Publications mathématiques de l'IHÉS, 2011, 114: 1-85.
人才培養
何旭華寄語有志參與數學研究的年輕人:「不要把自己困在某個領域。看遠一點,花心思在不同課題上,或許能發掘更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成果!」
據2023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官網顯示,何旭華在香港中文大學指導2名博士後研究員以及2名研究生,同時在馬里蘭大學指導2名研究生。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 | 授予單位 |
1996年 | 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 | -- |
1997年 | 宋慶齡獎學金 | 教育部、中國福利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
2020年 | 科學探索獎(數學物理學領域) | -- |
2022年 | 李理論謝瓦萊獎(Chevalley Prize in Lie Theory) | 美國數學學會 |
社會任職
何旭華是《Épijournal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編輯委員會成員,也是《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Quarterly》的編輯。
個人軼事
初中時的何旭華,體育學科不是特別突出,班主任李昌蓉時常鼓勵他勤加練習。刻苦努力的他,甚至在回家後也不忘練習跳遠。畢業時,他在體育方面也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人物評價
從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到北京大學,何旭華對數學的熱情只增不減。一路走來,刻苦的精神以及嚴謹的態度,為他日後的數學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曾經的天才少年,已躍身成為世界著名的青年數學家。 (華龍網評) 何旭華教授是傑出的科學家,在科大富啟發性的環境下,其研究工作屢創佳績。(香港科技大學評)
作為純數專家,何旭華教授在其研究領域作出不少重大貢獻。醉心研究之餘,他也熱心教學,作育英才。 (香港中文大學評)
參考來源
- ↑ 走進港中大 | 數學家的致勝方程式 新基石研究員何旭華:研究始於好奇 ,騰訊, 2023-03-08
- ↑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教授何旭華榮獲「晨興數學金獎」 ,人民網,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