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別離·其一 黃遵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今別離·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的場景,融合時間的無情、空間的遼遠以及對重逢的深切期盼,展現了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波動。
原文
黃遵憲〔清代〕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今日舟與車,並力生離愁。
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
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
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
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
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
所願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譯文
離情別思就像那輪船的雙輪一樣飛轉,頃刻間已經繞了千萬圈。
目睹飛馳的雙輪,我內心的憂愁更加滋長。
古代有山川,也有車馬孤船。
古代的車船同樣載着別離,讓人感受到行動舉止的「自由」。
如今速度飛快的輪船,只會倍生人的離愁別緒。
(火車)明明知道人們分手的時刻那麼短暫、寶貴,卻不讓人們有纏綿之意。
輪船長聲鳴笛之後,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靈活。
怎能沒有逆風吹來,但也不畏懼逆風。
送行的人還沒來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達天的盡頭。
望着遠處船忽然就不見了,只有煙波蕩漾。
去的時候如此速度,回來路途會堵塞麼?但願你回來時,能夠乘快艇速歸。
創作背景
大批新事物湧入近代詩,也為古老的別離相思之情提供了「現代化」的歌詠手段。把民間情歌的形式與歌詠新事物、新知識的題材合在一起,在詩壇上誕生了文人寫作的擬情歌體新題詩。首開風氣的便是黃遵憲。經過在日本創作《日本雜事詩》的嘗試,來到英國後,他的新民歌的創作走向成熟,創作出了這組詩。據考證,該首組詩中的第一首由孟郊《車遙遙》化出,無論構思還是語句,均與《車遙遙》一詩有淵源關係。
簡析
《今別離·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的場景,融合時間的無情、空間的遼遠以及對重逢的深切期盼,展現了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波動。這首詩詠火車、輪船,即以古代車舟反村,以當今火車、輪船的準時、迅速,表現近代人離情別緒的突發與濃烈,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