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屠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美國作家馮尼古特(1922—2007)的成名小說。 主要敘述主人公畢利在二次大戰前後的生活經歷。 美國當代小說家庫爾特·馮內古特(1922—)的小說《五號屠場》的歷史敘事,是一個任意、循環的話語結構,既有歷史的事實又有虛構的故事,用語言構築了歷史的現實動機,真實地揭露了歷史的本來面目。《五號屠場》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野蠻大屠殺——德累斯頓轟炸,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歷史題材。馮內古特親身經歷的德累斯頓毀滅,那場難以想像的「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屠殺」,是一個難以形容的,但作為一個曾在現場的有良心的作家「必須說點什麼」的重大事件。對一個美國人來說,德累斯頓故事之所以難講,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是同盟國策劃要儘可能多地炸死德國平民,而且這次空襲令人驚愕地成功實現了那一目標。「對德累斯頓勝利的程度在戰後保密多年,這是對美國人保密。當然不是對德國人保密」。這使馮內古特花了很多年才弄清楚了1945年2月13日夜晚德累斯頓生命毀滅的真正規模: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十三萬五千人死於那次空襲——死亡人數遠遠超過美國同年晚些時候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馮內古特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說:「當初我們參加這場戰爭時,本以為我們的政府是尊重生命的,注意不去傷害平民和類似事物。德累斯頓沒有戰略價值;它是個平民城市。然而,同盟國轟炸了它,直到它被燒盡,化為廢墟。然後他們又撒謊掩蓋事實。所有這一切都令我們十分吃驚。
作者簡介
科特·馮尼根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軍,被俘後關入納粹戰俘營,戰後獲得頒發給受傷士兵最高的獎狀紫心勳章。2007年4月11日,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庫特馮內古特在美國曼哈頓的寓所內去世,享年84歲。 馮尼根寫過14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和六個劇本(包括一個電視劇),是六十年代崛起的比較有影響的作家。青少年都愛讀他的作品,美國的各大專學校里還有不少馮尼根迷,他們都把馮尼根看作自己的代言人,說他的作品描寫了對人類社會的失望和恐懼,道出了眾人的心聲。馮尼根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不幸,人變成了機器,環境遭到了污染,核武器的發展更是個大災難,因而在他的創作里對這些現象進行辛辣的諷刺。馮內戈特的小說起初被評論者當作一般科幻小說家對待,未受重視。六十年代黑色幽默作家作為重要流派進入美國文壇,大家才尊他為黑色幽默的重要代表,把他的作品歸入正統文學或嚴肅文學中。從馮尼根的例子可以看出,所謂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中間其實並不存在明確的、不可逾越的界線。 馮內古特的作品把荒誕幽默與科學幻想相結合,對20世紀文明進行尖銳的諷刺 ……
內容預覽
在本世紀末出版與回顧60年代走紅的馮內古特及其小說,審視他90年代最後的作品,對我們全面公正地評價這位着名的美國小說家是一個最為合適的時機。 從馮內古特的處女作《自動鋼琴》(1952年)到他的封筆之作《時間震》(1997),歷時四十多年,我們清楚地看到他一直保持着他獨有的藝術特色,如果用他也許喜歡的數學公式來概括的話,那便是:科幻+諷喻+幽默。他在大學裡攻讀的是生物化學,畢業後一直關注當今的科學發展,對此十分熟悉和在行,可以說與他齊名的後現代派作家約翰·巴思、托馬斯·品欽、約翰·霍克斯、羅伯特·庫弗等人在這方面不能與他比肩。馮內古特有一度甚至被視為一般的科幻小說家而遭評論界冷落。深刻洞察世界和美國社會的馮內古特在他的代表作《五號屠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