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版納甜龍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版納甜龍竹(學名: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 et Arn. ex Munro)是禾本科,牡竹屬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高可達18米,梢端長而下垂,基部數節環生一圈氣根;籜鞘早落性,革質,籜耳缺;籜舌先端具波狀;籜片直立,葉鞘被貼生的淡黃色小刺毛;無葉耳;葉片大小有較大的變異,花枝一側扁平或具溝槽,小穗近於無毛,略扁,黃褐色,先端鈍,含小花;花絲長,花葯黃色,雌蕊全體被細毛,柱頭羽毛狀。
分布於中國雲南思茅、西雙版納等地。印度、緬甸、尼泊爾、錫金、不丹及老撾也有分布。
版納甜龍竹是中國產區最常見的筍用竹,其筍無苦味,蔬食頗佳,故當地亦有「甜竹」之稱。版納甜竹筍中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無機鹽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是蛋白質含量高的竹類品種之一。
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直立或有時向外傾斜,高12-18米,直徑9-13厘米,梢端長而下垂,基部數節環生一圈氣根;[1]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被灰白色呈縱行排列的絨毛,竿壁厚1.2-2厘米;節內和各節下方均具一圈濃密的灰白色至黃褐色的絨毛環;主枝1,甚發達,惟有時則無明顯主枝,同節其它枝條顯然較細,並向後翻轉而圍繞竿節。
籜鞘早落性,革質,干後呈鮮黃色或枯草色,背面被微毛而粗糙,此外還被有稀疏易落的小刺毛,邊緣具纖毛,先端兩肩微聳起;籜耳缺;籜舌高1毫米,先端具波狀高低不齊的齒裂;籜片直立,長3-7厘米,背面的脈紋與籜鞘之脈紋相連通,腹面貼生以小刺毛。
末級小枝具9-12葉;葉鞘被貼生的淡黃色小刺毛;無葉耳;葉舌高1.5-2毫米;葉片大小有較大的變異,最大的長可達38厘米,寬達7厘米,次脈6-17對。
花枝的節間長2-4厘米,一側扁平或具溝槽,其間密被黃褐色絨毛,而其餘部分則無毛,每節叢生10-25枚假小穗,後者叢生成簇團,其直徑為1-2厘米,下方託附有數片黃褐色而有光澤的苞片;小穗近於無毛,略扁,長8-10毫米,寬3-5毫米,黃褐色,先端鈍,含2-4朵能孕小花;穎1或2片;外稃長5-7毫米,寬6-7毫米,先端具長僅0.3-0.5毫米的芒刺狀小尖頭;下部小花中的內稃幾與其外稃等長,先端2裂;花絲長,花葯黃色,藥隔先端長銳尖頭,長3-4毫米,成熟後伸出花外而垂懸;雌蕊全體被細毛,花柱長4.5毫米,柱頭單一(原記載謂3裂),羽毛狀。果實未見。
生長環境
喜生於潮濕、疏鬆土壤。生於海拔500-800米的熱帶季雨林。
版納甜龍竹適生氣候:年均溫度16℃以上,不低於10℃的有效積溫在5500℃以上,要求無霜期300天以上,無重霜。年降雨量900-2000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0%。版納甜龍竹適生地形:成片種植在低山、淺丘、山谷和緩坡地為佳,四邊以溝河兩岸、房前屋後、農田四角為好。忌風口和貧瘦山地種植。
繁殖方法
①HC植物生長調節劑藥液配製:將1克HC植物生長劑原粉用95%酒精100毫升溶解液,兌冷開水10千克配製成100毫克/千克溶液使用。
②埋稈育苗:選擇2-3年生主枝和次生枝較多、枝芽飽滿、稈綠、無病蟲害的母竹,砍去竹梢,留20-25個節,修去所有側枝,僅留中心主枝和次生枝,枝條從基部第一節上方1厘米處剪去枝梢。然後垂直於枝條方向用利刀在每兩個節間中央砍一個斜口,寬不超過3厘米,深度為竹梢直徑的1/2-2/3,用100毫克/千克藥液噴切口處和枝,埋入種植溝內。埋稈時將母竹平放於育苗溝中,砍口向上,竹筒灌滿水,枝條朝左右,竹稈首尾交錯,兩稈相距20厘米,覆土5-10厘米,踩實後蓋草淋水。
③直接埋節定植:選2-3年生母竹修枝後每兩節為一段截下,在節中央斜砍兩刀,取出竹片,灌入10毫克/千克HC藥液,再加入0.2%的尿素後蓋上竹片埋入土中,埋節時母竹砍口朝上平放於定植穴中,枝條朝左右,覆土5-10厘米,踩實後蓋草淋水。
④壓稈育苗:選1-2年生母竹,於2-4月份節芽或枝芽剛開始萌動時,修去所有側枝,主枝留1-2節,稈梢剪去,梢頭1-2節留一些枝葉,然後在母竹基部砍一切口,深達稈粗的2/3,把竹稈壓入事先開好的育苗溝中,讓枝或芽擺向兩側,覆土6-10厘米,壓實,讓最末端1-2節露地,出苗率可達90%以上。
栽培技術
選地:選擇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緩坡地。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甜龍竹高產、優質和高效的基本條件。每公頃種植450叢,株行距4米×5米,每叢留健壯母竹3-5株,3年後每年每叢保留母竹10-15棵:1年生竹子占30%,2年生竹子30%,3-4年生竹子占40%。
栽植:11月至翌年1月,進行帶狀整地。帶狀整地按行距開帶,帶寬1-2米,沿等高帶開成水平梯田,再按株距挖塘,塘的規格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表土心土分開,曬垡3個月後,栽前30天回塘,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回塘時,每塘用10千克腐熟有機肥作為基肥與表土混拌回塘2/3。因春季乾旱又無灌溉條件的,栽種時間選擇在5-6月。用1.5年生苗齡定植。栽植時為裸根苗,按「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栽植技術進行定植,先將苗置於穴中,舒展根系,用濕潤細土蓋住所有根系,然後輕提2-3厘米以防腐根,踏實,繼續蓋土滿穴,再踏實,最後蓋一層鬆土成饅頭狀保墒。
扒曬:扒開竹蔸四周土壤,讓竹蔸上的筍眼露出見光,以提高溫度,刺激和促進筍眼萌芽,同時也便於施肥。在2月底至4月中旬進行。
施肥:種植穴回塘時每塘追腐熟有機肥20千克,複合肥500克,與土拌勻。追肥:每年4次。第一次追肥在扒土後筍眼萌動時進行。第二、三次追肥在竹筍出土初期和盛期進行,每叢每次施氮磷鉀複合肥2千克,離竹叢30-40厘米開環狀溝均勻施入,施後蓋土。第四次施肥結合冬季深翻(20-30厘米)林地時進行,將2千克複合肥撒入林地,翻耕入土作為基肥。
培土:未出土的竹筍,筍籜白色,筍質細白脆嫩,味鮮。竹筍出土受光後,筍籜變綠或褐紅,竹筍老化,降低質量。因此,在竹筍出土之前,用細碎的濕潤土培土20-40厘米,避免竹筍的筍籜見光變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筍質量。
中耕除草:種竹後,為防止雜草與幼竹爭奪水分養分,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做法是在行間套種玉米、大豆,已起到了以耕代撫,以短養長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套種農作物的甜龍竹成林成材快,不套種農作物又不加認真管理的甜龍竹林地則成林、成材、發筍慢。成林成材後,停止套種農作物,於每年竹筍出土生長季節(5-10月)結合挖筍、施肥進行鬆土、除草,深度10厘米左右。
封頂養筍:甜竹幼枝在抽枝後展葉前斷去梢部,去除頂端優勢,促進枝葉生長和竹筍萌發。封頂養筍可提高發筍率,筍大、肉厚、產量高。 留筍養竹:7-8月出土的竹筍,竹筍粗壯,成竹質量好,每叢選5個粗大竹筍留養成竹。其餘竹筍挖出銷售。挖筍後應及時蓋土,結合挖筍進行筍穴施肥,每穴施尿素50-100克或複合肥100-300克,但不直接靠近竹蔸和直接接觸筍芽,以免灼傷筍芽,施肥後蓋土。筍穴施肥可促進更多筍眼萌發,還可促進新筍頭髮生「二水筍」。7月份前和8月份以後出土的筍,數量少,細弱,成竹質量差,應全部割出銷售。每兩年冬季進行挖除老殘竹蔸,深翻林地,重施有機肥,保持竹林長盛不衰。
病蟲防治
竹煤污病(竹煙煤病)
危害部位及特徵:枝葉表面有黑色煤污層。發生時間:竹子生長季節。
防治方法:防治以消滅竹林中蚜蟲和介殼蟲為主,適當疏伐,使竹林通風透光。噴0.2-0.3度石硫合劑。
竹筍夜蛾
危害部位及特徵:幼蟲蛀筍,使筍敗退。發生時間:3-5月以雜草和農作物為食,6月下旬開始蛀筍。
防治方法:加強撫育,除草清園,培土,及早挖除被害竹筍。出筍前後,用25%二二三乳劑200倍液噴灑林地或苗地。
竹蚜蟲
危害部位及特徵:群集於竹葉及小枝上吸食竹液,引起煤污病。發生時間:5-9月。
防治方法:噴灑50%樂果乳劑2000-3000倍液,或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或50%「1605」乳劑1000-2000倍液。用七星瓢蟲進行生物防治。
竹子介殼蟲
危害部位及特徵:寄生於枝葉、枝條或稈部吸食液汁,引起煤污病。發生時間:5-10月。
防治方法:加強母竹檢疫,若蟲期噴灑敵敵畏1000倍,液成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或松鹼合劑,夏季10-25倍液,冬季8-12倍液。或用氟乙酰胺20倍液灌注根部周圍6-10厘米土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思茅、西雙版納等地。印度、緬甸、尼泊爾、錫金、不丹及老撾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版納甜龍竹是世界有名的三大甜龍竹之一,是優質筍材兩用大型叢生竹。其特點是:筍體潔白粗大,肉質細嫩,青香鮮甜可口,生熟均可食用,口感遠遠超過浙江毛竹筍,還富含23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是優質的綠色保健食品。此外,甜龍竹竹材力學性能良好,是製作竹地板、家具、農具、生活用品、工藝品等工業產品的優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