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帶鞘箭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帶鞘箭竹(學名:Fargesia contracta Yi)禾本科、箭竹屬 圓柱形,初時密被白粉,無毛或初時在節下方具黃褐色刺毛,實心,近實心或至少在竿基部數節間近實心;籜環隆起,初時具淡黃色小刺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偶有白粉。竿芽闊卵形至長卵形,近邊緣處粗糙,邊緣具灰色至灰褐色纖毛。筍紫紅色,外部疏生灰色或淡黃色刺毛;籜鞘宿存,下半部革質,向上逐漸變為紙質,在中部以上顯著收縮變窄而呈帶狀,基部被極稀疏的黃褐色刺毛,縱向脈紋極顯著,小橫脈在鞘中部以上顯著乃至極顯著,干後其中上部通常內卷,邊緣常密生灰色至黃褐色刺毛;無籜耳,花枝未見。筍期4-5月。概述圖片。
形態特徵
竿柄長5-6厘米,粗1.7-2.5厘米。竿高3-5米,粗1-2.5厘米;節間一般長18-22 (25)厘米,最長可達35厘米,竿基部節間長5-7厘米,圓柱形,初時密被白粉,無毛或初時在節下方具黃褐色刺毛,實心,近實心或至少在竿基部數節間近實心;籜環隆起,初時具淡黃色小刺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節內長2-4毫米,偶有白粉。
竿芽闊卵形至長卵形,近邊緣處粗糙,邊緣具灰色至灰褐色纖毛。竿每節分3-6枝,與竿作25-30度的夾角開展,直徑1-3毫米。筍紫紅色,外部疏生灰色或淡黃色刺毛;籜鞘宿存,下半部革質,向上逐漸變為紙質,在中部以上顯著收縮變窄而呈帶狀,基部被極稀疏的黃褐色刺毛,縱向脈紋極顯著,小橫脈在鞘中部以上顯著乃至極顯著,干後其中上部通常內卷,邊緣常密生灰色至黃褐色刺毛;無籜耳,鞘口兩肩各具極易脫落之繸毛1-4條,後者淡黃色至黃褐色、勁直、長為1-3毫米;籜舌截形,無毛,高不及1毫米,上緣具不整齊的細裂刻;籜片線形,寬1-1.5毫米,直立,不易脫落,無毛,平直或微內卷,邊緣通常平滑。小枝具(4) 5-7(8)葉;葉鞘長2.8-4.5厘米,僅在邊緣具灰白色纖毛;葉耳無,鞘口兩肩各具6-8條灰黃色微彎曲之繸毛,其長為2-5毫米;葉舌截形或微呈圓拱形,淡綠色,高約1毫米,邊緣初時具灰色短纖毛;葉柄長1-2毫米,背面初時生灰白色柔毛,微被白粉;葉片狹披針形,長(5) 9-13厘米,寬5-9毫米,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疏生灰白色柔毛(近基部處毛尤密),次脈3對,小橫脈不清晰,葉緣一側具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花枝未見。筍期4-5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000米,生於闊葉林或冷杉林下。
植物分類
空心帶鞘箭竹(變型) f. evacuata Yi in Journ. Bamb. Res. 7(2): 63. 1988; 雲南樹木圖志 下冊, 1330頁, 1991。
本變型竿的節間有中空,與原變型不同。
產雲南西部。海拔2200米。模式標本采自瀘水縣高黎貢山。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部。模式標本采自保山。
參考來源
- ↑ 帶鞘箭竹 Fargesia contracta千草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