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皋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皋山,又名鳴皋山。它位於伊川、嵩縣、汝陽三縣交界處,主峰海拔930多米,自古聞名天下。九皋自然景色戀人,引人入勝,詩人到此,無不賦詩抒懷。唐代詩人李頎觀賞過「白雲洞"之後賦詩一首《望鳴皋山白雲寄洛陽盧主薄》。

中文名 九皋山

外文名 無

別 名 鳴皋山

位 置 河南省洛陽市

名山簡介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卜定洛陽王城時:「南望三塗,北望岳鄙,顧瞻有河,粵瞻伊洛,毋遠天室」。「三塗」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作天室[1] 。九皋山是古都洛陽南的屏障,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是伊川古蹟名勝十六景之一。九皋山,又名鳴皋山,位於洛陽伊川、嵩縣、汝陽三縣交界處,距陸渾水庫三公里。山勢雄偉,顛高入雲,懸崖峭壁,山巒疊翠。站在山頂,晴日極目遠眺,中嶽嵩山、省城鄭州、古都洛陽、龍門香山、嵩縣、伊川、汝陽等地盡收眼底。在春暖花開時,山上山下百花爭艷中,要數唐代女皇武則天帶來的「映山紅」 (也叫杜鵑花),最引人注目。蒼松翠柏,清秀挺拔,美不勝收。九皋風光可與黃山媲美,九皋奇景與靈山類同。

歷史典故

《詩經》中贊道:「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由此可知九皋山之優美壯觀,早已聞名天下了[2] 。古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游山玩景,吟詩作賦。唐代詩仙李白在九皋山賦詩《鶴鳴九皋》曰:「昭化呈仙質,長鳴在九皋。排空散浦淚,映日委霜毛。萬里思廖廊,千山望鬱陶。香風光不見,風積韻彌高。鳳侶攀何及,雞群思忽勞。」九皋山頂寬闊平坦,有祖師廟一座,大殿為古代建築,青磚琉璃瓦。巨木樑柱架,飛檐翹角,龍鳳大脊,盤旋似飛舞,氣勢雄偉。廟前參天松柏,遮日成蔭,觀者至此,肅然起敬。殿內有祖師塑像,像前有一瓷盤,盤內臥一青龍和鳥龜。相傳此廟建於秦代(無史查考)。唐代貞觀年間,大將尉遲公游九皋山捐資重修廟宇,樹碑一方,上書「鶴鳴寶觀」四個大宇。據廟碑記載,明代嘉靖、清代康熙年間均曾重修。唐時,東至汝陽的紫羅山,西至王莽寨山,南至崖口,北至洛陽的龍門均為九皋山之廟地(廟碑)。由此可知,九皋山搐宇之大,名勝流傳之遠。《古嵩志》載:北宋大理學家程明道先生云:「九皋山顛有三池,相距各數武,水分紫、白、黑三色,冬夏不涸,懸崖石洞中,白煽幅大如鴨」。現在三池俱在,群眾叫它「龍三眼」。抿說當年編螟洞中自騙嬉雲集,傍晚群出如白雲,飛舞於天空,五更始歸洞,嗚嗚有聲。煽螟食昆蟲,附近禾葡不受蟲窯,農業偉乍豐收,似與此有關,群眾稱之為九皋農福"。

詩情畫意

九皋山遍地是景,山腰山頂有72洞,洞洞有奇景,景致各有特色。奇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至此寓居寫詩。武將來此習武練功。

景點介紹

南側的懸崖峭壁上,有孔"老君洞",相傳此洞為者忍李耳隱屬煉丹之地,游者至此,都有稀奇之感。洞外寒氣遇人,洞內溫暖如春,洞內洞外氣候,亦是兩個天地。在懸崖申,還有"水簾洞",洞申有泉,漿流有蒂。洞內泉水清澄如鏡,洞外綠樹紅花映腮如屏,站在洞口如同身在畫中,精神振奮,體魄輕鬆。在這懸崖峭壁上。還有化九龍洞",洞內石壁上長有九條石龍,彎彎曲曲好像搖頭擺尾欲飛凌空,游者至此,無不贊典精巧奇景。你再到《自雲洞"遊覽,可見洞內霧氣騰騰,股股白色雲霧,溢出洞外,猶如白絮,纏繞山腰,覆蓋山峰,升天成雲,真乃奇觀。西側的馬頭崖,山頭向前伸展,形似馬頭,伊水從馬腳流過,使人望而生饅。在馬頭崖的懸崖峭壁上。有一閱形石粹,高約十丈,五人合抱不住,世名"拴船樁"。相傳很早以前,龍門以里是個大水湖,名叫《五陽江"。湖的周圍住若許多人家,相互來往必靠船隻,船到東邊,必在馬頭崖靠岸,將船拴在石柱上。後來大禹鑿開龍門山,湖水流出,湖底顯現,原來的"拴船樁"已留在馬頭崖的峭壁之上。距"拴船樁"不遠的懸崖上,有架吊橋,相傳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戰至嵩縣,九皋山附近的財主大戶,把送薯的金、銀、財寶等物都轉移至懸崖的石洞呻。李出成獲得此一消息後。命令義軍官兵撕衣制繩,在懸崖上搭起繩吊橋,義軍進入石洞,將財主大戶所藏金、銀、財寶分給貧苦農民。雖然原先的吊橋早已無蔣,但懸崖上掛吊橋的遺蹟仍然存在。山腰裡有溶洞,洞內的鐘乳石琳琅滿目,飛泉滴柱,自然形成,似寶塔,似掛鍾、似石柱、似巨龍,千姿百態,無所不奇,進洞遊覽,好似進入幻想中的仙境。南側有個"無底洞"。亦叫銀洞。相傳西漢末外戚王莽稱帝後,搖役繁霓,吏治腐敗,於天風四年(公元17年),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綠林、赤眉等義軍蜂擁而起。漢高祖九世孫劉秀和兄劉寅都加入綠林義軍。當時義軍人少力弱,怎能和當朝王莽軍死拼,只有採取邊打、邊退、邊發展的戰略戰術。劉秀的綠林義軍戰至陸渾的九皋山,王莽軍追擊到九寨山。王莽命令官軍將九皋山團團圍住後,自己親帶精兵萬人攻上山頂。劉秀義軍在這四面陡崖的山頂,又突闌不得,金軍到了千鈞二發的危險時刻,眨眼間,面前出視一老道向劉秀拜曰:"官軍追來,請你們快從這銀洞出去"。劉秀超忙向老道施禮道:化我們進入此洞,不是死路一條嗎?"老道曰:化此洞出口在南陽。"劉秀謝過老道指點,帶領義軍進入銀洞。老道唯恐官軍進洞追趕,隨即將洞口堵塞。劉秀的義軍出洞到南陽後,日益壯大發展起來,在昆陽大戰中,建立奇功。更始元年(公元23年),以恢復漢家制度為號召,聯合貴族勢力擊敗銅馬,沼降赤眉等義軍,終於打敗了王莽,推翻丁王莽的"新"王朝。建武元年(公元25牢),劉秀稱帝,建都洛陽後,劉秀皇帝親到九皋山回拜指路的老道。但訪遍全山卻無影無蹤了。當年劉秀的 "搬倒井》 ,"記路草","拴馬樁"現存可觀。山東側有個大風口,年年月月日日都有大風呼嘯;山西側有個"避風宮"。一年四季卻不見風,蠟燭光頭從不擺動,二召攫何奧秘,值得人們探索。

視頻

洛陽伊川九皋山鶴鳴峽風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