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土鎮雙龍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樂土鎮雙龍村是該縣首批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地處縣城南30里,據悉是全國範圍內唯一一個以「樂土」命名的地方。該鎮雙龍村發現較大規模的漢代墓群,證明至少到西漢時期,這裡已經是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生活幸福的「樂土」了。2019年9月27日,入選第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名單。[1]

中文名稱: 雙龍村

所屬地區: 安徽省蒙城縣樂土鎮

地理位置: 樂土鎮政府東兩公里

人 口: 3230人

基本村情

安徽省蒙城縣樂土鎮雙龍村位於樂土鎮政府東兩公里,是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村,也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所轄19個居民小組,11個自然莊,居民3230人,耕地5530畝,支部下轄4個黨小組,32名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體黨員、群眾艱苦奮鬥,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積極投入村公益事業,努力增強村集體收入,千方百計為村民服務,為村委會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幾經拼搏,使雙龍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康村、文明村。

墓葬文物

發現經過

2015年1月份,該村用推土機平整前邵莊規劃用地時,發現了磚墓,而且在推平的約2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推出墓葬十餘座。「開始,村民們都沒把這當回事,以為是普通的墳墓,直到有人在墓坑裡挖出銅鏡和銅錢,大家才意識到這些古墓非同尋常,村支書及時向縣文物局報了案。」邵朝奉向筆者介紹說。邵朝奉是原蒙城縣教育局黨組副書記,58年前就出生於雙龍村前邵莊,並在當地的學校任教多年。「當教師的時候,我班就有學生曾在溝渠邊挖到『皮錢子』(蒙城方言,即古代外圓內方的金屬錢幣)和銹成幾截的劍,很遺憾沒有保存下來,現在才知道那些原來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邵朝奉還介紹說他看過被村民挖到的銅鏡和銅錢,銅鏡上有銘文,應該是西漢中後期流行的昭明鏡,銅錢應該是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這些都是他後來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的。史料記載:前113(漢元鼎四年),漢武帝把錢幣大權收歸中央,下令將全國各地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並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

初步發掘

蒙城縣文物局接到報案後,立即組織相關專業人員趕到墓葬現場,發現雙龍村所平整的四個孤堆,屬於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確定的墓葬群文物點,隨即收回了村民挖到的3枚銅鏡、2件銹斷的鐵劍和一件殘損的陶器。「這裡的墓葬全部被盜,加上耕種和文革期間的破壞,很多墓磚被村民拉回家壘豬圈、蓋廁所了,墓葬只剩下底座,陪葬品所剩無幾。能剩下來的就顯得更加珍貴,銅鏡比較典型,特別是彩陶的出土,填補了我縣漢代文物發掘的空白,更為正在進行的縣博物館布展充實了文物。」該縣文物局副局長蔡凌凱談到雙龍村漢墓群的發現,很是興奮。1月10日,省考古所文博館員張義中一行四人蒞臨蒙城,對樂土鎮雙龍村墓葬群進行實地勘察,確認為漢代墓葬群,並立即組織省考古隊對其進行全面發掘。「這次發掘面積為20000平方米,墓葬40餘座,出土銅鏡、錢幣、刀劍、陶器等文物150多件。」蔡凌凱介紹說,「省考古報告暫時還沒出來,這個漢墓群的考古和研究價值不可低估,到底有多大,有待於報告出來才能揭曉。」

民間推測

漢代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他們以道家思想治國,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政治穩定,社會祥和。作為莊子故里的蒙城縣,自然飽享道家思想治國的紅利,成為國富民強的典型,從蒙城縣出土的小澗雙鎖山漢墓群和樂土鎮雙龍村漢墓群,便可窺斑知豹。蒙城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漢墓?蔡凌凱說,漢代經濟比較興盛,喪葬習俗也很講究,並流行厚葬。漢墓出土集中的地方在漢代都是主要地區,不僅經濟繁榮,且人口密度較大,這可能是這些地方漢墓集群的原因。據他推測,這些墓葬如果不被盜的話,其中的陪葬品數量應該非常可觀,很多墓主人的身份在當時應該很高,而且該縣還應該有更多的漢墓,等待着進一步勘探發掘。「在漢代,這裡的喪葬習俗很講究。」這一點,在邵朝奉那裡也得到了印證。「孤堆就是莊戶地,要高出一般的田地許多,在孤堆上葬墓,風水學上叫「依山面水」,而且夏季不會被洪水浸泡,墓葬可以保持更久。」邵朝奉介紹說,「以前,莊上挖溝,挖到孤堆上,五鍬深才能見着生土。」「五鍬深」大約有一米半,也就是說這一米半高全是人工堆上去的熟土,若非開明盛世,若非大戶人家,這麼大的工程,那時候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視頻

樂土鎮書記訪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