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秋(唐波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中秋》中國當代作家唐波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中秋

「中秋」,是俺的老爸,也是俺的老師,還是俺的老兄。

1

老爸出生在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年中秋節,爺爺便借了滿地月光的靈感,不假思索地賜予老爸「中秋」這個名字。

老爸遺傳了爺爺的基因,算是村裡的文化人。他從小愛吹竹笛,那首《姑蘇行》的崑曲小調,悠揚婉轉,仿佛讓人沉浸在一幅幅樓台亭閣、小橋流水的畫面中;那首《喜相逢》的蒙古民樂,高潮迭起,如同讓人陶醉在一折折久別重逢、衣錦還鄉的台戲裡。

那時節,村里人窮的叮噹響。農閒,後生們每天挑着一擔柴火趕集,蹲在街道旁吆喝着,一天到晚換來皺巴巴的三毛錢。老爸卻不一樣,邊賣柴火邊吹笛子,還有絕活兒,笛子不用嘴吹,用鼻子吹。圍觀的人有鼓掌叫好的,有丟分分錢的。一天下來,老爸的兜里少不了五六個毛角子。

然後,老爸從兜里抽出一毛,最多兩毛,總要買給俺一根油餃條或者一個肉包子。那香味兒,就是一個流口水的美。

2

老爸自個兒愛讀書,從小就教俺寫毛筆字,背古詩詞,成天在耳邊嘮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村里家家戶戶寫對聯的活兒,老爸一股腦兒地幫俺攬下了。寒冬臘月,寫對聯是件苦差事,北風呼嘯,冰天雪地,手凍僵,腿打顫。字沒寫好,重新返工,直到老爸滿意為止。最為煩惱的是天天背唐詩:「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背不了就不給飯吃,小時候,根本就弄不懂這些詩詞的內容,為了肚子不挨餓,只能死記硬背。

高中畢業,俺考上了常德師專。家裡窮,老媽死活不讓俺上大學:「你爸讀了一輩子的書,還不是栽田拱土,讀書又不能當飯吃,你讀高中欠的債還沒還完,妹陀還在讀初中呢。」眼看就要開學,俺是悶着急,老爸悄悄跟俺說:「莫急,車到山前必有路。」那年8月30日,老媽驚恐地發現老爸半夜失了蹤,全村人尋找老爸。天黑的時候,老爸自個兒回了家。在老媽地一再「審問」下,老爸才如實招來:「俺賣了咱家的牛,八百塊,剛好當學費。」老媽氣的快暈倒:「牛是家裡的命,沒了牛咋耕田種地,還讓不讓人活啊?」

3

那天,老爸歡天喜地送俺上師專,特意換上了他最喜歡平時也最捨不得穿的長褂尼子大衣,聽老媽說,這是老爸結婚時穿的衣服。

路上,老爸帶着俺徑直走進了一家裁縫鋪,他果斷地脫下尼子大衣,懇求裁縫師傅,按照俺的尺寸改做一件西裝,俺沒阻止住也阻止不住老爸的這個重大決定。兩個小時以後,一件筆挺的西服套在了俺的身上,淚水忍不住在眼眶裡打圈圈。

老爸穿上了俺那件舊得發白的上衣,顯然有些小,緊緊地繃在身上,就如同一隻耍着把戲的猴子。

俺酸楚地說:「爸,俺的衣服太小,您還是莫穿了。」

老爸似乎蠻高興也蠻幸福:「莫事嘍,俺的尼子你穿,你的上衣俺穿,俺倆是兄弟呢。佛語說『前世的兄弟,今生的父子』嘛。」

進了城,過了三岔路口,就到了學校

離校門還有幾百米遠的地方。老爸拉住俺說:「俺就不進去了,你自個兒去報到,俺先去街上買點東西,大概要過兩個鐘頭,你再出來啊,還在這裡碰俺。」

其實,俺心裡明鏡似的,老爸不進校門那是他用心良苦:他是怕丟俺的丑,不想讓俺在同學們的面前難堪。

俺辦完報到手續以後,就回到校門口靜靜地等候老爸。

許久,老爸才氣喘噓噓地提着大包小包,出現在俺面前:有日常用品,有本子有筆,還有幾瓶桔子罐頭。

老爸的臉色蒼白如紙。

老爸不舍地往車站方向挪動,不住地回過頭來向俺揮手。

晚上,俺在整理那幾個大包小包的時候,突然發現一頁白色的紙片:驗血證明……

俺寫信埋怨老爸:再不濟也莫賣血……

中秋節那天,收到了老爸的回信:「前世的兄弟,今生的父子」,誰叫俺倆是兄弟呢?天大地大讀書最大,好好讀啊,俺盼着你呢……

那年中秋節的夜晚,桂花香得醉人,月亮圓得迷人。[1]

作者簡介

唐波清,湖南常德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