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制改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稅制改革》,高偉生著 著,高偉生著 編,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速迅猛、總量急劇擴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經濟同樣面臨艱難挑戰,其中寬鬆的貨幣政策釋放大量流動性,造成了虛擬經濟爆發式增長,而實體經濟卻面臨成本上升、利潤下滑、投資增速疲軟等難題,導致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局面日益嚴峻,並逐漸成為阻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樊籬。聚焦到微觀企業,經濟結構失衡表現為實體企業的投資流向收益率高的金融領域,而對實體經濟的投資規模卻大幅下降,產生投資結構的「脫實向虛」,這一結構性矛盾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危害極大。
供給側改革是順應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的綜合性改革,改革內容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調結構」,十九大報告中則明確指出中國未來「調結構」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要發展實體經濟,遏制宏觀經濟的「脫實向虛」。在一攬子的改革措施中,「營改增」是在供給側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財稅改革,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對於調整經濟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基於此,本書從微觀企業着手,從直接和間接兩個角度,給出了「營改增」引導企業投資結構「脫虛回實」的經驗證據,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營改增」對服務業企業投資結構的直接影響、對製造業企業投資結構產生的行業外溢性,以及對非試點地區企業產生的地區外溢性。
「營改增」對全產業鏈條企業的投資結構調整具有積極顯着影響,具備「謀一域,促全局」的功效。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目標導向下,政府應繼續深化財稅政策體制改革,通過「營改增」這一結構性減稅工具,促進企業擴大實體投資,激勵企業轉型升級。未來「營改增」改革主要圍繞稅率的改革,可以適當提高金融投資的稅率,給日趨白熱化的金融投資降溫。此外,稅制改革對不同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各不相同,需要根據具體稅制改革的細節,結合企業的相關特徵,有針對地進行引導和調整。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