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實驗室-科研領域
實驗室旨在在若干科學前沿和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科學領域內更好地為國內外科學家創造條件、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1]和合作研究、培養人才,促進我國核分析技術及應用研究的發展。
核分析技術是在實驗核物理和核化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學科。其特點是利用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輻射效應、核譜學和核效應等基本原理和實驗方法,研究物質的原子和分子組成、表面狀態和內部結構,它具有靈敏度高、準確度好、微區和微量分析、動態實時分析以及非破壞性等許多非核方法不具備的優點,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
實驗室-科研成果
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利用先進的核分析技術,結合同步輻射技術,在納米生物效應與納米安全性研究、核醫學[2]成像、與健康相關的環境科學研究、科技考古方法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001年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國內率先提出開展納米安全性的研究,正式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部 「人造納米材料安全性與解決方案探索」973項目支持,並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成立了聯合實驗室(設高能所分部和國家納米中心分部)。
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利用化學技術,對納米顆粒進行表面修飾和改性;利用納米技術和同步輻射技術,對納米顆粒進行各種表徵;利用生物和醫學技術研究納米顆粒引起的各種生物效應;利用同位素標記與核分析技術實現體內納米顆粒的檢測。主要開展碳納米材料、工業納米材料、納米藥物,以及重金屬的生物效應、毒理學與醫學應用的綜合研究。
核醫學成像技術作為核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的一個方面,在獲取人體或動物的機體功能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利用高能所在核探測方面的優勢,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專門用於動物實驗的小型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小型PET),其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已經為國內十幾家大學、科研單位和醫療機構開展了200餘只動物的PET成像實驗。在此基礎上,又開展了另一種動物實驗專用的核醫學成像設備——小型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儀的研製。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還是我國最早開展PET圖像數據處理的實驗室之一。實驗室已經初步建成了核醫學成像研究與應用的實驗平台。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與健康相關的環境科學研究,以核分析技術為特色,從宏觀生態系統到動物的整體、器官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多層次研究了重金屬(汞、稀土、鉛、鉻及砷)、有機鹵素污染物的環境分布、及其在動植物中的化學種態及毒理。研究水平不斷提高,連續完成了科學院「九五」重大項目、「十五」重要方向性項目及「九五」基金委重點項目,正在承擔基金委「十五」重大項目和科學院「十一五」重要方向性項目。同時獲得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資助,如歐盟的第6次框架協議項目、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國際原子能機構項目等。
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超過300篇,其中有不少發表在環境科學、毒理學、分析化學及相關領域的頭等刊物,如EHP,ES&T,Toxicol Lett,Clin Chem,JAAS,Sci Total Environ, Analyst,Anal Chim Acta等。「八五」以來,獲國家2等獎1項、部委1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學術帶頭人柴之芳院士獲國際核分析與放射分析領域最高獎—「Hevesy獎」,並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表彰。
參考文獻
- ↑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
- ↑ 核醫學到底有哪些應用? 這一文解釋清楚了!,搜狐,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