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頭海洋植物實驗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頭海洋植物實驗站實驗站建於1978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1年獲批建設粵東上升流區海洋生態系統綜合觀測研究站(廣東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機構簡介

實驗站位於汕頭市金平區漁港路6號,占地2640平方米,下設2個觀測實驗基地,包括澄海區萊蕪北堤圍基地(15408平方米)和萊蕪山頂的海洋生物實驗基地(5576平方米);現有固定工作人員14名,包括研究員5名、副研究員5名、高級工程師[1]2名、工程師2名,在讀研究生8名。

實驗站自1979年起開始粵東上升流相關的研究工作,並首次在陸架邊緣水域發現了較為明顯的低溫、高鹽等上升流現象,連續發表了多篇重要的學術論文[2],積累了豐富的粵東海域觀測數據,研發的「海島近岸水文監測系統」 入選「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科學儀器名錄(2021)」;實驗站長期開展海洋植物尤其是大型海藻方面的研發工作,在廣東沿海採集了5萬餘份的海藻標本,發現了4個新種;突破紫菜、江蘺在人工養殖中的選育、人工苗室內度夏和海上養成等關鍵技術問題,探索多元養殖模式(江蘺與魚、蝦、貝混養)。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及研究成果,獲多項國家、省部級成果獎。

(一)台站定位

實驗站面向海洋強國與海洋強省建設的重大需求,聚焦粵東上升流區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認知、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前沿科學問題,建設集科學觀測、實驗研究、技術示範與共享為一體的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海洋科技創新平台,開展粵東上升流區多尺度動力因素與典型生態系統耦合過程長期連續觀測研究,服務國家和廣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安全保障、氣候變化應對、海洋減碳固碳、觀測能力提升等重大需求,為廣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粵東上升流區多時空尺度水文動力過程

2. 粵東上升流區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及其動力聯繫

3. 粵東上升流區生態系統的減碳固碳研究

4. 自主研發海洋儀器裝備的海試平台建設

5.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和挖掘利用技術

(三)支撐條件

站內建有1047平方米的辦公樓和804平方米的實驗樓共4棟,擁有用於常規海洋生態、海洋環境化學、海洋生物學研究的標準實驗室,主要包括海洋植物人工栽培模擬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觀測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海水化學實驗室、生物與生態學實驗室、精密儀器室等。另外,還有710平方米生產車間,並配有海水水流系統和電力系統,完全滿足綜合觀測研究的辦公、實驗、生活的用地和用房需求。

配備開展近海調查與實驗的各類儀器設備,主要包括:浪龍剖面流速儀、闊龍剖面流速儀、AXYS加速度測波儀、YSI多參數水質監測儀、水下光度計、采水器、采泥器、GPS定位儀等海上調研、樣品採集設備和設施;實驗室有NIKON倒置顯微鏡、BECKMAN高速離心機、色譜儀、熒光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以及完善的微藻和微生物培養和研究設備實驗室內配有無菌操作台、光照培養箱、乾燥箱、解剖鏡、高壓滅菌鍋、電子天平等常規試驗儀器。能滿足海洋生態網絡監測、綜合觀測研究站試驗、觀測和對外開放的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