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環
丫鬟一詞,又作「丫環」。這個詞用作人稱代詞,是指婢女,但在古代最初也是指女子的髮式。這種髮式是把髮辮梳成圓環狀,左右各一,像樹丫型,因年輕婢女多梳此種髮式,故謂之「丫鬟」。[1]
丫環 ,也叫做使女,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的最低階層。丫環多是指比較年輕的婢女,年紀較大的丫環稱老丫環,也有叫「老媽子」的,《紅樓夢》里稱老丫環為「嬤嬤」。她們大都是由於家庭生活困苦而被賣到主人家裡的,也有的由於祖輩就是主人家的奴才,因而一生下來就註定是主人家裡的使喚丫頭。
可以負擔大部分家庭的家務,有錢的富豪經常藉由買進丫鬟來分擔家庭婦女應行的家務,這種買賣的行為,使得丫鬟成為私有的物件,主人擁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任意買賣或典押,也有權決定婚嫁。換言之,主人對於丫鬟具有終身約束的權力,也就是說丫鬟的自由權受到絕對的約制。同類詞有,婢僕、仆妾、女奴、青衣、婢女、丫頭、赤腳等等。現做這種職務的人一般被稱為女傭。
目錄
出處與詳解
「聞有一物觸船, 項起視之,有似一人。遂令梢子急救之,乃一丫環女子也。」《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一個十三歲的丫環,名喚迎兒 。」《儒林外史》第三回:「到兩三個月, 范進家奴僕、丫環都有。」 蕭紅《馬伯樂》:「小丫環也是個沒有娘的孩子。」宋洪邁 《夷堅三志己·徐五秀才》:「一青衣丫鬟,音韻楚楚。」
形象
參考文獻
- ↑ 古代的丫鬟一般都叫什麼?個人圖書館
- ↑ 丫環是什麼意思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