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谷行》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蠶谷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希望把戰爭中使用的兵器作為農具,出現男人耕種、女人養蠶這樣一種和平的時代。當時安史之亂基本上已撲滅,因此杜甫希望戰爭早日停止,讓戰士都能解甲歸田,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的願望。此詩直接給出了一個萬城無甲兵的和平構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國及和諧社會詩意安居的畫圖。
作品名稱 蠶谷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蠶谷行
天下郡國向萬城⑴,無有一城無甲兵⑵!
焉得鑄甲作農器⑶,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盡耕⑷,蠶亦成。
不勞烈士淚滂沱⑸,男谷女絲行復歌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郡國:郡和國的並稱。漢初,兼采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為郡與國。郡直屬中央,國分封諸王、侯,封王之國稱王國,封侯之國稱侯國。南北朝仍沿郡、國並置之制,至隋始廢國存郡。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向:差不多的意思。
⑵甲兵:鎧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詩經·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
⑶農器:農用器具。《韓詩外傳》卷九:「鑄庫兵以為農器。」
⑷盡: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⑸烈士:指戰士。滂沱:雨大貌,這裡形容落淚。《詩經·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⑹男谷女絲:即男耕女織,以名詞作動詞,是杜甫用字變化處。行復歌:一邊走,一邊唱。行復:且又。
白話譯文
全天下各地區千萬座城池,沒有一座沒有甲冑兵器!怎麼樣才能把甲冑兵器鑄作農具,讓每寸土地都能夠得到耕種呢?如果能這樣,耕牛盡其用,蠶桑業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讓戰士們灑淚滂沱,那時全社會男耕女織,安居樂業,人們一邊走,一邊唱歌,是多麼好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至大曆四年(769年)之間,確切年代難定,諸家說法不一。這時安史之亂基本上已撲滅,故杜甫希望戰爭早日停止,讓戰士都能解甲歸田,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