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酬和友人裴迪而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兩聯就着「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後兩聯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全詩感情深摯,語言淺白,始終出以談話的口吻,推心置腹,盪氣迴腸,在杜詩七律中別具一格,歷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
作品名稱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題 材 詠物詩
作品原文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⑴
東閣官梅動詩興⑵,還如何遜在揚州⑶。
此時對雪遙相憶⑷,送客逢春可自由⑸
幸不折來傷歲暮⑹,若為看去亂鄉愁⑺。
江邊一樹垂垂髮⑻,朝夕催人自白頭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裴(péi)迪:關中(今陝西省)人,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交誼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與杜甫頻有唱和。蜀州:唐朝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
⑵東閣:閣名。指東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東。仇兆鰲註:「東閣,指東亭。」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種的梅。南朝梁何遜為官在揚州時,官府中有梅,常吟詠其下,故云。詩興:作詩、吟詩的興致或情緒。韋應物《夜偶詩客操公作》詩:「多謝非玄度,聊將詩興同。」
⑶何遜在揚州:典出《初學記》卷二十八。何遜:南朝梁詩人。錢謙益云:「天監六年,(梁建安王)遷使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則遜為建安王記室,正在揚州。」何遜在揚州見梅花盛開,作有《詠早梅》詩。
⑷此時:指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雪:喻指梅。梅花色白,故以雪為喻。
⑸春:一作「花」。可:一作「更」。可自由:言恰好有閒情逸緻,可觀賞梅花。
⑹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喻年老。言幸而未折梅見寄,免我起歲暮之感。
⑺若為(wéi):怎堪。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鄉:一作「春」。
⑻江邊:浣花溪邊。垂垂:漸漸。耶律楚材《和漁陽趙光祖》詩之二:「十年嘆我垂垂老,萬里憐君得得來。」發(fā):指花開放。
⑼朝(zhāo)夕:時時,經常。《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白話譯文
蜀州東亭,盛放官梅,你勃發詩興,寫出動人的詩篇,就像當年詠梅揚州的何遜。
此時面對雪景,自然遙遙相思,何況趕上送別客人,恰逢臘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虧沒有寄來折梅,以免勾起我歲末傷情;賞閱折梅,怎堪那鄉愁繚亂,思緒紛紛。
這裡的江邊,也有一棵梅花,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髮絲絲,繁霜染鬢。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初春。當時裴迪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寄了一首詩《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給杜甫,表示對杜甫的懷念。杜甫深受感動,便寫此詩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