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詩之所謂「戎狄是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詩之所謂「戎狄是膺》
原文
《詩》之所謂「戎狄是膺,荊舒是懲[1]」,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2],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此非獨王過也,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3]。夫荊楚僄勇輕悍,好作亂,乃自古記之矣[4]。
段意
寫司馬遷的評議。他認為淮南王、衡山王不遵蕃臣之禮以盡輔佐天子之責,而陰謀反叛,終至亡國,為天下人所恥笑。但他又認為這並非完全是兩王自身的過錯,而是荊楚一帶的淺薄風俗及臣下慫恿所造成的。
注釋
[1]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見《詩經·魯頌·閟宮》,意思是說,西戎北狄這就被抗禦,楚國舒國這就被懲創。膺(ying),抵擋、抗拒;荊,楚國別稱,因原建國於荊山(今湖北南漳西)故名;舒,國名,在今安徽廬江西南。
[2]仍父子再亡國:因而父子兩代都亡國。仍,因而,乃;再,兩次。
[3]亦其俗薄句:也是由於風俗淡薄,臣下不斷迷惑唆使才變成這個樣子的。
[4]夫荊楚僄勇輕悍句:大概也是荊楚這地方的人,敏疾勇猛,輕捷剽悍,好犯上作亂罷,這可是從古以來便有所記載的啊。僄(piao),矯捷,敏疾。[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