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三王世家陛下過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三王世家陛下過聽》

原文

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2]。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3],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4],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5],損郎員[6]。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7],至今無號位師傅官[8]。陛下恭讓不恤[9],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10],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奏未央宮。制曰[11]:「下御史。」

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書令、丞非[12],下御史書到,言:「丞相臣青翟[13]、御史大夫臣湯[14]、太常臣充[15]、大行令臣息[16]、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17]:大司馬去病上疏曰:『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願陛下幸察。』制曰『下御史』。臣謹與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等議[18]: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19]。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遵職,愚憧而不逮事[20]。方今盛夏吉時,臣青翟、臣湯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

制曰:「蓋聞周封八百,姬姓並列,或子、男、附庸[21]。《禮》『支子不祭』[22]。雲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朕無聞焉。且天非為君生民也[23]。朕之不德,海內未洽[24],乃以未教成者強君連城[25],即股肱何勸[26]! 其更議以列侯家之[27]。」

三月丙子,奏未央宮。「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湯昧死言:臣謹與列侯臣嬰齊、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諫大夫博士臣安等議曰:伏聞周封八百,姬姓並列,奉承天子。康叔以祖考顯[28],而伯禽以周公立[29],咸為建國諸侯,以相傅為輔。百官奉憲[30],各遵其職,而國統備矣。竊以為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者,四海諸侯各以其職奉貢祭。支子不得奉祭宗祖,禮也。封建使守藩國[31],帝王所以扶德施化[32]。陛下奉承天統,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33]。續蕭文終之後於酇[34],褒厲群臣平津侯等[35]。昭六親之序,明天施之屬,使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戶邑,錫號尊建百有餘國[36]。而家皇子為列侯,則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統於萬世。臣請立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三月丙子,奏未央宮。

制曰:「康叔親屬有十而獨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故魯有白牡、騂剛之牲[37],群公不毛[38],賢不肖差也。『高山仰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40],家以列侯可。」

四月戊寅,奏未央宮。「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湯昧死言:臣青翟等與列侯、吏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慶等議:昧死奏請立皇子為諸侯王。制曰:『康叔親屬有十而獨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故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群公不毛,賢不肖差也。「高山仰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臣青翟、臣湯、博士臣將行等伏聞康叔親屬有十,武王繼體,周公輔成王,其八人皆以祖考之尊建為大國。康叔之年幼,周公在三公之位,而伯禽據國於魯,蓋爵命之時,未至成人。康叔後扞祿父之難[41],伯禽殄淮夷之亂[42]。昔五帝異制,周爵五等[43],春秋三等[44],皆因時而序尊卑。高皇帝撥亂世反諸正,昭至德,定海內,封建諸侯,爵位二等。皇子或在襁褓而立為諸侯王[45],奉承天子,為萬世法則,不可易。陛下躬親仁義,體行聖德,表里文武。顯慈孝之行,廣賢能之路。內褒有德,外討強暴。極臨北海[46],西(湊)〔溱〕月氏[47],匈奴、西域[48],舉國奉師[49]。輿械之費[50],不賦於民[51]。虛御府之藏以賞元戎[52],開禁倉以賑貧窮,減戍卒之半。百蠻之君,靡不鄉風[53],承流稱意[54]。遠方殊俗,重譯而朝[55],澤及方外。故珍獸至,嘉穀興,天應甚彰。今諸侯支子封至諸侯王,而家皇子為列侯。臣青翟、臣湯等竊伏孰計之,皆以為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臣請立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56]。

「丞相臣青翟、太僕臣賀、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號位,臣謹與御史大夫臣湯、中二千石、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慶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等為諸侯王。陛下讓文武,躬自切[57],及皇子未教[58]。群臣之議,儒者稱其術,或誖其心[59]。陛下固辭弗許,家皇子為列侯。臣青翟等竊與列侯臣壽成等二十七人議,皆曰以為尊卑失序。高皇帝建天下,為漢太祖,王子孫,廣支輔[60]。先帝法則弗改,所以宣至尊也。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御史奏輿地圖,他皆如前故事。」制曰:「可。」

四月丙申,奏未央宮。「太僕臣賀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61]: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諸侯王。臣昧死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禮儀別奏。臣昧死請。」

制曰:「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

四月丁酉,奏未央宮。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湯下丞相[62],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63]。

段意

寫大司馬霍去病等諸多大臣反覆上奏請立三王以及漢武帝再三推讓直至應允的詳細過程。

注釋

  [1]大司馬:職官名。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西漢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此處未兼將軍號。去病:霍去病。昧死:秦漢臣下上書常用之語,猶言冒昧而犯死罪。再拜:一拜而又拜,表示恭敬的禮節。

  [2]待罪:聽候治罪。官吏常因失職獲罪。古以「待罪」為供職的謙稱。行間:行伍之間。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故「行間」泛指軍隊。

  [3]骸:屍體。報:報恩。

  [4]干:干擾、干預。

  [5]虧膳貶樂:減損膳食和音樂。虧、貶,皆為減損意。

  [6]損郎員:減少郎官人數。郎,帝王侍從官的通稱。西漢屬郎中令(後改光祿勛),職責為護衛陪從,備議論應對及差遣。

  [7]勝(sheng)衣:小兒稍長,體力足以承受成人的衣服。

  [8]師傅官:類似太師、太傅等教育輔導皇子的官員。

  [9]恭讓不恤(xù):謙恭禮讓,不顧及自己私情。恤:顧惜。

  [10]不勝(sheng)犬馬心:沒有盡到自己鄙陋之心。勝:極盡。犬馬:臣下對君主的自卑之稱。

  [11]制:帝王的詔命稱制。

  [12]丞非:疑丞為「臣」字之誤,或「丞」字後脫「臣」字。非,人名,不詳。

  [13]丞相:官名。秦漢時為封建官僚中最高官職,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青翟,即莊青翟。

  [14]御史大夫:官名。秦漢時僅次於丞相的中央長官。其職務為監察、執法,兼掌重要文書圖籍。湯:張湯。

  [15]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漢景帝時改稱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充:趙充。

  [16]大行令:官名。漢景帝中六年改典客名大行令,掌接待賓客及少數民族事務。息:李息。

  [17]太子少傅:官名,職務為輔導太子。安:任安。宗正:官名。漢沿秦置,九卿之一,多由皇族中人充任,為皇族事務機關長官。

  [18]賀:公孫賀。

  [19]社稷:本為土、谷之神。歷代王朝始建必先立社稷壇,因以社稷為國家政權的標誌。

  [20]愚憧而不逮事:愚蠢不善辦事。憧(zhuàng):愚昧。逮:及,達到。

  [21]附庸:附屬於諸侯的小國。《孟子·萬章下》:「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22]支子:封建宗法,嫡長子及繼承先祖之子為宗子,其餘兒子都為支子。

  [23]天非為君生民:《左傳》襄公十四年曰「天生民而立君,使司牧之」,此句就《左傳》語反而言之。

  [24]未洽:未安寧。

  [25]未教成者:指未習教義、年歲尚小的三皇子劉閎、劉旦、劉胥。君:主宰。連城:一城連着一城。

  [26]股肱(gong):大腿與胳膊,引申為輔政的大臣。

  [27]以列侯家之:以列侯的爵位使之建家。列侯,原名徹侯,秦二十等爵位的最高一級,漢沿置。因避武帝諱改稱通侯,又改稱列侯。漢代列侯有徵收封地租稅之權,一般住在京師,其封地行政仍由中央派相掌管,列侯不得預聞。家:列侯封地之稱。

  [28]康叔:周武王弟,名封,周代衛國始祖。初封於康(今河南禹縣西北),故稱康叔。周公既誅武庚,分殷遺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圍地區封給他,國號衛。成王親政,舉之為周司寇。

  [29]伯禽:周公旦長子。周公東征勝利後,成王把殷民六族和舊奄國分封給他,國號魯。

  [30]奉憲:遵循憲法。

  [31]藩國:諸侯國。藩,藩蘺、屏障。

  [32]扶德施化:樹立德行,施行教化。

  [33]興滅繼絕:使滅絕的東西興盛發展起來。

  [34]蕭文終:蕭何,諡號文終。酇:有兩處。一為沛之酇,在今河南永城西南,蕭何初封於此。其子所封之酇則在今湖北廣化縣北。

  [35]褒厲:褒揚勉勵。厲,同「勵」。

  [36]錫號尊建:賜予國號,鄭重地建立。錫,通「賜」。

  [37]白牡騂(xing)剛之牲:祭祀用的純白色和純赤色的公牛。牡,雄性。騂,赤色。

  [38]不毛:祭祀所用的毛色不純的牲畜。

  [39]高山仰之,景行(háng)向之:景行,大路。本義是說高山人們則仰望它,大路人們則向它走去,常用以表示對德高望重者的敬仰。高山、景行喻指高尚的德行。

  [40]抑未成:安置未成年的皇子。抑:安置。

  [41]扞祿父之難:抵禦武庚的叛亂。祿父,武庚之字。扞,同「捍」。

  [42]殄(tiǎn)淮夷之亂:伯禽封魯,曾率軍至費(今山東費縣北)誓師,進攻淮夷等少數民族。殄:消滅。淮夷:古代居於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

  [43]周爵五等: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4]春秋三等:春秋時爵位在周代五等基礎上合伯、子、男為一,成為公、侯、伯三等。

  [45]襁褓:背負小兒的背帶和包被。

  [46]北海:秦漢時,凡塞北大澤,如今天的貝加爾湖、裏海等,皆被稱為北海。

  [47]西溱月氏(zhi):西至月氏。溱:通「臻」,到達。月氏:古族名。秦漢之際,遊牧於敦煌、祁連間。漢文帝時,遭匈奴進攻,西遷於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帶,稱大月支,少數沒西遷的,入今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小月氏。此句月支指大月氏。

  [48]西域:漢以後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49]舉國奉師:整個國家勒兵歸順。

  [50]輿械:車馬器械。

  [51]賦:征斂。

  [52]元戎:一種大型戰車,此泛指三軍。

  [53]鄉風:即向風,聞風仰慕。「鄉」通「向」。

  [54]承流稱意:承受恩澤而快意。

  [55]重譯:輾轉翻譯。

  [56]留中不下:滯留未央宮中不下批覆。

  [57]躬自切:自我責求。切,責。

  [58]及皇子未教:以為皇子未習教義。及:猶「以」,以為。

  [59]誖:通「悖」。

  [60]廣支輔:擴大支持輔助中央王朝的實力。

  [61]太僕:官名。始於春秋,秦漢沿置,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車馬。

  [62]下:下達制詔。

  [63]如律令:按照律令的規定行事。[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