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樓》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樓》唐朝·杜甫

《東樓》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愛卡汽車

[1] 《東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於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當時詩人在秦州城,詩中寫登秦州城上東樓的所見所感,抒發戰亂不息之慨。

作品名稱 東樓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東樓(1)

萬里流沙(2)道,西征過北門。

但(3)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4)。

樓角臨風迥(5),城陰帶水昏(6)。

傳聲(7)看驛使(8),送節(9)向河源。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東樓:在秦州城。《通志》:「東樓跨府城上,形制尚古。」

(2)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3)但:只。

(4)征魂:指出征戰士的靈魂。

(5)凌風迥(jiǒng):高高地迎風凌空而起。

(6)昏:昏暗。

(7)聲;這裡指驛使的傳呼聲。

(8)驛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節。

(9)節:使節。「送節向河源「:用漢代張騫西尋河源事,指當時使者前往吐蓄談和。

白話譯文

走上那萬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們都要經過這座城門。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屍骨,卻不見舊死者返回靈魂。

樓的檐角凌風翹起,多麼高寒;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門下又有驛使喧呼而過,該是西行遠途與吐蕃和談。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於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登秦州城東樓所作,東樓的位置在秦州城東門上,因此東來西往的人,都必須從這座樓下經過。詩人抓住東樓的這一特點,從對過此樓而西的將士、使節命運的關切中,表達詩人對戰爭的憂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