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永济万固寺

移除 1,0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万固寺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13公里中条山腰。 寺区松林茂密,山花烂漫,清泉细流从寺侧潺潺而下,景色甚为秀丽。 始建年代,寺内碑文称“创自元魏”, 《永济县志》则谓“创建于 唐大中十八年”,两说不一,碑记较为可靠。宋代重修, 明嘉靖三 十四年(1555年)地震毁坏后重建。寺沿山势建造,层层错落, 逐级登高。山麓道路曲折,可盘桓而上, 山门上有“第一禅林”砖 雕横匾一方,大雄宝殿坐落在山门内中心,墙垣肃立, 佛像不存。 沿寺侧石阶上行,中为药师洞,左右为禅院僧舍。
寺院建于中条山腰,从山脚盘旋而上,即入山门,山门立有第一禅林的石门房,隋代建有“大雄宝殿”,殿高五丈,殿后有“药师洞”一座,洞前翠柏绿林,蔚然成林。塔院建有青砖结构的宝塔,从塔门内螺旋砖梯而上,可达八层,俯瞻远眺,朝霞暮金,华岳三峰,隔河可辨。塔后建有无梁殿,上下两重,建造精湛,颇为壮观。
 
==历史==
万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毁,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寺内松柏动中有静,肃穆而不失祥和。唐代诗人耿讳在此处俯视河流,心目豁然,留下了著名的“云开半夜千村静,月上中峰万壑明”的诗句。
万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 据大雄宝殿殿外的历代碑文记载:殿内正中依崖就塑的大佛 原名“繇哉寺” 高达五丈许 曾遭兵火焚毁 外罩金粉 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寺 人站殿 松柏动中有静 望不见佛头 肃穆而不失祥和。唐代诗 大佛脚上可坐四 耿讳在此处俯视河流,心目豁然,留下了著名的“云开半夜千村静 打牌 中峰 还塑有 壑明” 佛小像。只可异同治年间 诗句 一场大火使大雄宝殿仅留下四周殿墙和佛龛 [2]
沿着山脚的石径,来到了被誉为中条第一禅林的万固寺的山门前。昔日的这里也许高大雄伟,如今却只留下一块影壁默默地立在路旁。这时转身向左,凭崖雄踞的钟楼、鼓楼便赫入目。在古代,寺庙的钟声也为周围的百姓起到了报时的作用。走上钟楼的二十八台阶(为纪念千禧年,于一九九九年修复,故共有二十八阶),迎着山风,听着山鸟的鸣叫,耳边似乎也响起了淳厚、悠扬的钟声。==建筑布局==
钟鼓楼后面便是宽阔巍娥的大雄宝殿。据殿外的历代碑文记载:殿内正中依崖就塑的大佛,高达五丈许,外罩金粉,人站殿内望不见佛头,大佛脚上可坐四人打牌,壁上还塑有万佛小像。只可异同治年间的一场大火使大雄宝殿仅留下四周殿墙和佛龛。==建筑布局==寺内松柏动中有静,肃穆而不失祥和。在古代,寺庙的钟声也为周围的百姓起到了报时的作用 。走上钟楼的二十八台阶(为纪念千禧年,于一九九九年修复,故共有二十八阶),迎着山风,听着山鸟的鸣叫,耳边似乎也响起了淳厚、悠扬的钟声 。钟鼓楼后面便是宽阔巍娥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南侧是段拾级而上的石磴,人称“六十四级云梯”,代表六十四卦的意思。它的左侧翠柏添幽,右边竹影婆娑 。游人至上,不仅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器和纷杂,沉醉其中,还可以任由思想的骏马驰骋在时空隧道。山下是热浪逼人,寺内却是凉风扑面,沁人心脾,难怪盛厦的万固寺游人仍是络绎不绝 。“水自石根流出,风从山顶飘来”正是苏东坡对此处的真实描述。
云梯尽头,可看见的是与普救寺莺莺塔称作姊妹塔的多宝佛塔,据说原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作为塔镇,故名“多宝佛塔”。塔基周围栏杆,上雕去龙图案,中雕莲花图案,古朴中透露出精致,与古塔相映成趣。塔身为八角圆锯形,高十三层,由下而上每层作规律递减。塔身外表饰以精美的砖雕斗拱和密檐,檐角皆悬挂风铃,风吹铃响,犹如云中仙乐鸣奏。诗人刘世奇曾留下“竹篁一径绿成荫,塔上风铃天外音”的佳句。此时,要是登上八层,站在外檐万固寺上,看着眼前满山的清翠,不禁有拥抱入怀的冲动。听着塔下似隐似现的声音,使人“顿觉六根清静飘然,若在六合之外”。
722,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