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漓江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小溶江===
[[File:小溶江.jpg||缩略图|右|小溶江水库[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03/32ac6c447c9f44c3880057349f23b21f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54031454_394179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小溶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越城岭西南麓,[[戴云山]]东南面大坳,自北向南流经[[白竹江]],折向西流,至[[双江口]]前1公里入兴安县境,经[[罗江]]至两渡桥,西纳[[干河]]之水,此后折向南流,至[[观里]],有[[仓江]]、[[大鸟石江]]先后从西、东两边汇入。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后从东西两方汇入。再南流,东有[[杨柳江]]自座石岩入汇。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东有[[古楼江]]分别汇入,又南流,有从西边来的[[小黄江]]在[[塔边]]汇入,[[松江]]在松江口汇入。又南流至[[白鱼峰]]入[[灵川县]]境,经[[小河竹]]至[[山门口]]重入兴安县境,进入开阔地带,经田洞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长49公里,其中兴安境内河长39.6公里,平均河宽44米,平均纵坡5.5‰,流域面积262.78平方公里,县内215.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吨,平均年流失量7.07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3.37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已开发800千瓦。小溶江穿行于越城岭西南之山岭中。流域内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上游只在[[两渡桥]]至[[塔边]]沿岸有部分农田,下游出山门口后进入农田区。解放以来,沿河建有堰坝6处,灌田4334亩;建发电站6处,装机658千瓦。
1941~1990年桂林市区平均径流深为1120毫米,年径流量为6.33亿立方米,入境水为38.8亿立方米,共计地表水资源为45.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1.0万立方米。
[[File:江作青罗带1.jpg||缩略图|右|江作青罗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04/d0e80b5915444d4492b24acddacb9f5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18427469_120064989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漓江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兴安]]、[[灵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冲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悬沙为主。含沙量的变化随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较大,桂林水文站断面实测最大值达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时含沙量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4.3万吨。漓江上游河道流经山区,植被繁茂,覆盖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门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组成,泥质甚少,同时在它的河床上有一个又一个的深潭起着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莹的江水,成为广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获“江作青罗带”的美誉。
==旅游开发==
[[File:漓江风光3.jpg|缩略图|右|漓江风光[http://www.gjlysy.com/upload/image/20180906/15362290903511579.jpg 原图链接][https://itbbs.pconline.com.cn/dc/54119414.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网 图片 ]]]
漓江风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华,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