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董兆乾
,無編輯摘要
他曾7次赴南北极参加科学考察,历任考察队副队长、越冬站长、副领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和临时编队党委书记。他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曾被授予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特别是在南极底层水的形成机理、冰川冰在水团形成和变性中的作用等方面有新发现,共完成重要科学报告11篇,论文16篇,著、译和主编科技图书8册,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内外同行及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国际科联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的中国科学家,为国际南极科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做出了积极贡献<ref>[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bkzs/201704/t20170427_483881.html 南极科考中国第一人——著名科学家董兆乾],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7-04-27 15:03:00</ref>。
==个人生平==
1980年1月12日,澳大利亚凯西站升起了五星红旗。
1981年1月进行南大洋温盐深观测<ref>[http://news.hexun.com/2012-07-10/143399981.html 鼎力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和讯网 , 2012-07-10 13:20:40</ref>。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与首次踏上[[南极]]大陆人的心情一样,当董兆乾第一次乘大力神飞机踏上南极大陆时,他充满了惊奇与惊叹。放眼万里蓝天冰雪,他不顾身处险境,甚至在强暴风雪中,匍匐外出,趴在冰面上,拍摄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景观。这些镜头后来成为我国第一部反映南极的纪录片《[[初探南极]]》中主要素材。一年后,当他再次奔赴南极考察时,已没有了当初的新奇与激动。与第一次坐飞机的待遇不同,这次南极考察是乘“内拉丹”号船,总吨位仅2206 吨的考察船在海上遇到风暴,最高风速达每秒近80米(相当于13级风),当时船紧闭舱门,在海中摇滚了七八个小时。经历这番险情后,一般人可能再也不想“光顾”南极了。
就在董兆乾两度考察南极的3年之后,我国成立了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准备开赴南极建立考察站<ref>[http://www.sohu.com/a/276490826_100009961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出发 ],搜狐网 , 2018-11-19 18:22</ref>。当时参加南极科考的人都心怀着一个“中国梦”,能够在南极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考察站。中国虽然于1983年已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但仍然不是协商国,在重要事务中,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要想在南极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要成为协商国!而只有在南极拥有“常年站”的缔约国才有资格成为协商国。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国家需求就是他的使命与担当,为了祖国的南极事业,董兆乾一而再,再而三“身赴险境”,在南极这片净土上,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但是我们还不是极地强国”,退休后的董兆乾仍然时刻关心着极地事业,他认为,我们国家还与极地强国有很大的差距,在极地考察所使用的装备上,我国还是大都使用进口产品,我们应加快自主研发、制造的进程,这将会带动我国一批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30多年风雨兼程,30多年砥砺前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今天我们从老一辈极地人手中接过接力棒,历史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极地作为四大“战略新疆域”之一,极地事业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201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利用北极航道,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ref>[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6-07/8858635.shtml 中俄深化北极合作 “冰上丝路”让世界共享红利],中国新闻网 2019 年06月07日 11:51-06-07</ref>。2018年2月7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举行了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这些将带动着我国极地考察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开创更加壮阔的未来。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