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庙

移除 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孟庙'''位于[[山东]] [[ 邹县 ]] 城南,西与孟府毗邻,是祭祀 [[ 孟子 ]] 的庙宇。始建于[[北宋]](1037年),原址位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址,至明代具现在规模。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 [[ 古建筑 ]] 代表作品。
孟子名轲,儒学正统继承者,有“[[亚圣]]”之誉,[[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后,葬于邹县郊外,称[[孟林]]。县城内又建孟庙、[[孟府]]。孟府专供孟子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居住。孟庙呈长方形,前后分五进院落,共有各类殿宇64间,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成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前部为二十大院,后部分左、中、右三路。亚圣殿重檐九脊,绿琉璃瓦盖顶,朱漆彩绘柱梁。殿内正中供奉[[孟轲]]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守先待后”横匾。
'''地理位置'''邹城市亚圣府街44号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66亩
 
'''开放时间'''8:00-17:30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40.0元
'''著名景点'''亚圣殿
==建筑特点==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ref>[https://www.0951njl.com/shandonglvyou/jining/zoucheng/19058.html 济宁景点: 孟庙孟府(国家4A级)],乐海旅游</ref>。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古建筑的特点,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
==建筑布局==
东庑、西庑简称“两庑”,为对称式南北走向建筑。各7楹,高7.8米,长25.28米,进深8.35米。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代重修,是供奉孟子弟子贤先儒之场所。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所厘定,东庑设神龛3座,从祀11人:[[高子]]、[[公都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韩愈]]、[[子叔疑]]、[[孙爽]];西庑设神龛3座,从祀9人:[[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铺]]。
启圣殿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5楹, [[ 歇山式 ]] 建筑,高9.97米、东西横宽12.4米,南北纵深10.6米。是供奉孟子父亲 [[ 孟孙激]](封祀启圣邾国公)的殿堂。殿正中神龛内供奉身着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置“启圣邾国公之位”木牌位;东壁一小神龛内供有仿孟子自刻石像1尊。
[[ 孟母殿 ]] 亦名“宣献夫人殿”与启圣殿同时兴建。3楹、悬山式建筑,高7.8米,东西横宽10.89米,南北纵深9.53米,殿内祀孟母仉氏,神龛内无塑像,供“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木主牌位。殿东壁一小神龛内,有陪祀的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为北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孟母墓时所得,定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此说不一,有待考证。
致严堂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3楹,前檐出厦,硬山式建筑,高6.5米,东西宽10.27米,南北深7.45米。是孟子嫡系后裔每次祭祀之前,斋戒沐浴更衣之所。院内四周墙壁上镶嵌50多块重要碑刻。
祧主祠祠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孟子第69代嫡孙 [[ 孟继琅 ]] 重建,始建年代不详。3楹,高7.45米,东西宽lO.06米,南北深8米。孟氏大宗五代以上木主牌位在此祭祀。古时卿大夫五庙,祀太高祖以下五世,再上则祧而迁其主,兹孟氏大宗,以孟子为不祧之主。“远依始祖,昭穆秩然。盖自孟氏二世以下,以六十六世之木主牌位,安放於此以享祭祀。绳绳继继,远溯华胄於两千年前,此亦宗法不替之一大观也”。祠门正中悬挂“孟氏大宗祧主祠”竖匾1块。
御碑亭孟庙内御碑亭有二:一是“[[康熙碑亭]]”;二是“[[乾隆碑亭]]”。“康熙碑亭”位于承圣门门左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1989年落架大修。绿琉璃瓦覆盖双檐正方歇山式亭顶,亭高11.3米,长、宽均7.41米。亭内竖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钦赐《[[御制孟子庙碑]]》,该碑为龟趺蟠首,碑身高3.16米,宽1.42米,其石质细腻,镌刻精细。碑文字体为馆阁体,丰映妍润,结体端庄。乾隆碑亭位于亚圣殿院、承圣门内东侧。据《[[重纂三迁志]]》卷四记载,该碑亭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单檐歇山式顶,黄色琉璃瓦覆顶,亭高6.5米,长、宽均为3.87米。亭内竖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赐《[[亚圣孟子赞碑]]》。
===碑林类型===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 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 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思巴文); 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 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孟庙碑林实为研究我国[[文字]]沿革变化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碑林意义===
这些碑刻,深受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汉[[《莱子侯刻石》]]<ref>[http://www.shufazidian.com/ziliao/4102.html 莱子侯刻石],书法字典</ref>,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碑林中,宋元丰六年(1083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1122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对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ref>[http://www.ruiwen.com/meiwensuibi/1745103.html 三孟收集记阅后随笔],瑞文网 2018-7-2</ref>。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寥若晨星,是研究[[蒙古族]]、[[汉族]]、[[藏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除碑刻外,孟庙内还保存着近几十年从全市各地陆续收集来的汉代石人、石羊, [[ 隋唐 ]] 的石造像,元大德九年(1305年)盘龙高浮雕石柱,明代石棺等,以及100多块汉代墓画像石,有西汉的多线刻、浅雕人物、龙兽,东汉的各类[[浮雕]]。汉画像石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艺术造诣高超。这些艺术珍品像一朵朵奇花异葩,为古老的圣庙增添了光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游览。
==视频==
722,7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