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正殿

移除 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正殿''',清宫佛堂区的统称,为清朝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ref>[https://www.sohu.com/a/62411616_219795 紫禁城内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藏传佛教世界”],搜狐网 2016-03-08 11:56</ref>。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仅存遗址。2012年12月4日中正殿遗址复建工程竣工。
==功能简介==
中正殿掌管宫中藏传佛教佛堂的一切佛事活动以及藏传佛教的铸造、绘画佛像等宗教艺术活动。
每年岁末,这里举行藏传佛教特色的打鬼活动,届时,皇帝和驻京的西藏高僧都要出席,成为宫中一年佛事活动的高潮和结束的标志。它前面的八角亭供奉了八座大小不等的金塔和珍贵的佛像。前面的[[宝华殿]]为每年举行较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殿外两边的经幡就是其中重要的证物。这里以度母像而著名,念度母经成为这里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ref>[https://weibo.com/p/230418a8fe30fc0102v8no 故宫小记——走进神秘的非开放区],新浪博客 2014 年11月28日 15:05 -11-28 </ref>。清代中正殿一带,在明代有道教神殿玄极宝殿,后渐次更名为[[隆德殿]]、中正殿。
==相关记录==
踏入[[春华门]],进入[[紫禁城]]西北部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区域“中正殿”的庭院,在三重檐、四面出厦的雨花阁前,东西各一幢面阔三间的二层配殿。东边的这座,是[[乾隆]]的国师、三世章嘉的影堂,西边的这座,是六世班禅的影堂,影堂是专门供奉逝者画像的地方。
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专程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赶过来为[[乾隆]]皇帝祝寿。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领袖之一、“精通五明的学者”,当时他在中正殿、[[宁寿宫]]等多处佛堂做了佛事。后来,他在[[北京]][[黄寺]]圆寂了。乾隆皇帝很难过,敕建黄寺清净化城塔,安放他的衣冠。还命专人画了他的像,就供在这里。六世班禅的奏书及贺礼,故宫博物院一直保存着<ref>[httpshttp://baijiahaowww.baidusohu.com/s?id=1615297570902071165&wfr=spider&for=pc a/271286005_135586 乾隆为稳固西藏,怎么和六世班禅相处,双方的热络意味着什么? ] 百度 搜狐 2018-1011-2719:07 2</ref>。
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人到扎什伦布寺,企图与[[西藏]]直接建立联系,六世[[班禅]]答复说,西藏属于中国领土,一切要听从中国大皇帝的圣旨办事。
[[File:雨花阁一角 .jpg|260px|缩略图|右|雨花阁是故宫中最高的藏传佛教佛堂[http://photocdn.sohu.com/20150822/Img41949507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hu.com/20150822/n419495072.shtml 来自 搜狐新闻 的图片]]]
这座佛堂是[[乾隆皇帝]]根据西藏[[托林寺]]内金殿的型制仿建的,虽然从外观看与宫廷建筑并无二致,但是仔细观察建筑内外大量采用了藏传佛教的装饰元素。托林寺是阿里国王支持佛教复兴的象征,其中金殿据说是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与藏族大翻译家[[仁钦桑波]]的住所,阿里地区佛教的兴起正是仰赖王室的支持和二人的努力。[[雨花阁]]的建立正是乾隆皇帝决心复兴藏传佛教的标志 <ref>[http://www.sohu.com/a/121588674_457885 故宫雨花阁:清宫里的隐秘坛城] ,搜狐公众平台 , 2016-12-14</ref>
这个故事在乾隆帝的国师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的藏文传记中有明确的记载。传记中提到,乾隆帝曾经当面问章嘉国师西藏佛教是如何复兴的。章嘉国师估计提到了阿里王室对于佛教复兴所做的种种努力,包括[[托林寺]]金殿的历史,乾隆帝于是表示在宫内也要建筑同样一座建筑<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d011fa9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0.html 【经典】故宫雨花阁:清宫里的隐秘坛城 ],百度文库 2019-02-16 </ref>
[[雨花阁]]内陈设有密教三大本尊珐琅坛城,还有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唐卡、金铜佛像、法器等,其中有清宫造办处工匠与中正殿造佛喇嘛的杰作,也有来自于西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不同时期的珍贵作品,是藏蒙等地向皇帝敬献的贡品。
清代[[翰林院]]编修[[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中记载了这些佛事的情景:“腊八日中正殿下之左设小金殿(黄毡圆帐房也),圣驾御焉。御前大臣左右侍。众喇嘛于殿下唪经。[[达赖]]喇嘛、[[章嘉呼图克图]]至圣驾前拂拭衣冠,申祓除之义,佛事毕乃散,谓之‘洞黎’,清语吉祥也,俗谓之‘送岁’”。
关于“跳布扎”,[[吴振棫]]在丛录中写道:“十二廿九日或廿七、八等日,中正殿前殿设供献,并设冠袍带履诸物,圣驾御小金殿。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手执五色纸旗,旋转唪护法经。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又扮一鹿,众神获而分之,当是‘得禄’之意。殿侧束草为偶,佛事毕,众喇嘛以草偶出,至[[神武门]]送之,盖即古者‘大傩逐厉’之义,清语谓之‘跳布扎’,俗谓之‘打鬼’”<ref>[http://news.cntv.cn/2015/08/22/ARTI1440219981857591.shtml 故宫会说话的藏传佛教文物 ],央视网 2015-08-22 </ref>。
在这个宫廷最高规格佛事活动中,清帝与漠北蒙古的大喇嘛[[哲布尊丹巴]]、[[漠南]][[蒙古]]的[[章嘉]]国师、[[西藏]][[达赖]]或[[班禅]]的使者并坐。在这里,皇权明显凌驾于神权之上。同时,皇帝又把自己扮成一位佛教信徒,而这些喇嘛则把皇帝的亲自出席作为最大的恩宠,莫不以有幸参加为荣。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