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次編輯
變更
怒族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怒族''' | 图像 = File:怒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6.nipic.com/20110903/3331658_220608203194_2.jpg…”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怒族'''
| 图像 =
[[File:怒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6.nipic.com/20110903/3331658_220608203194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5052354.html 来自昵图网]]]
| 图像说明 = '''怒族''' |center
}}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原碧江县)、[[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也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邻国[[缅甸]]的[[克钦邦]]北部[[高黎]]贡山区及[[恩梅]]开江上游地区也有怒族居住。
== 起源和历史<ref>[http://www.7192.com/2018/1201/169392.shtml 怒族的历史起源 ]全影网,2018-12-12</ref> ==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阿龙”和“若柔”,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自称为“何龙”或“龙”。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地区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 宗教信仰 <ref>[http://www.sinobuy.cn/mz/ynyx/xinyang13.htm 怒族的宗教信仰 ]原生态,</ref> ==
怒族大部分人信奉原始宗教。近代受外来影响,不少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贡山北部的怒族,因受藏族影响,也有信奉喇嘛教的。但人数极少。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和各种神灵,举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巨树、怪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敬的对象。碧江怒族祭祀的鬼神主要有十三种,其中由氏族或村社定期祭祀的鬼神为“门多”或“坐米起”。“门多”被认为是天鬼,能够去凶化吉,保佑人畜平安。从前,每当村寨发生重大事件,如械斗,仇杀,或捞油锅、抛血酒,甚至路遇大蛇等,都要祭祀“门多”,人们把“门多”重作是家族或村社的保护神。“坐米起”是碧江九村“斗霍”、“达霍”两个氏族成员共同信奉的神灵,每年年节来临,由两个氏族的头人联合主持祭祀,届时全村杀猪一头,每年家庭出包谷一升,作为祭品,祈求四季平发,人畜兴旺。
== 服饰特点<ref>[http://www.jianglishi.cn/ctwh/zgfs/15401.html 怒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怒族服饰简介 ]讲历史,2017-02-04</ref> ==
怒族男子穿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装物。蓄发,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衣裙上绣有花边。妇女头、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贡山一带妇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
== 建筑特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572649b69f52fcaa?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 怒族建筑特点]快资讯,2019-11-30</ref> ==
[[File:怒族2.jpg|缩略图|right|[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812/18/19/20180812061956494.jpg 环球网]]]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而福贡怒族都住竹篾房。
这种房子较为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楼板用木板或竹篾席制成,铺设于架在斜坡地上的许多木桩上即可。这些木桩和房柱,如同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人们常常将这种房屋称为“千脚落地的房子”。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
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这两种房屋一般格局为二间,外间待客,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脚架,供烧饭用,内间为主人卧室及储藏粮食。
== 传统节日<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95687.aspx 怒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星座网,2015-07-14</ref> ==
'''春节:'''
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底至正月,节期15天。
'''仙女节:'''
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山林节:'''
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菟峨区的怒族(自称“若柔”人)为祭祀树林而过的节日。节期一般在树木枝叶茂盛的六、七月间举行。祭礼时要阖族参加,并排除其他民族的成员。
'''吉佳姆节:'''
怒族最热闹的节日。吉佳姆。怒语译意,是过年之意。节期在每年秋收之后,一般要过15天。节日里,村村寨寨烤酒杀猪,歌舞通宵达旦。
'''祭谷神:'''
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 饮食文化<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112453.asp 怒族文化 ]第一星座网,</ref> ==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每年五、六月还需到山林中采集野菜。常采的有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植物,以及做调味用的姜、葱、花椒等。
善于酿酒。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饮用时,对入蜂密,清醇香甜、开胃可口。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
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
== 相关视频 ==
'''怒族舞蹈'''
<center>{{#iDisplay:page/i0145sdif19 |700|5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530 礼俗總論]]
| 姓名 = '''怒族'''
| 图像 =
[[File:怒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6.nipic.com/20110903/3331658_220608203194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5052354.html 来自昵图网]]]
| 图像说明 = '''怒族''' |center
}}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原碧江县)、[[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也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邻国[[缅甸]]的[[克钦邦]]北部[[高黎]]贡山区及[[恩梅]]开江上游地区也有怒族居住。
== 起源和历史<ref>[http://www.7192.com/2018/1201/169392.shtml 怒族的历史起源 ]全影网,2018-12-12</ref> ==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阿龙”和“若柔”,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自称为“何龙”或“龙”。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地区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 宗教信仰 <ref>[http://www.sinobuy.cn/mz/ynyx/xinyang13.htm 怒族的宗教信仰 ]原生态,</ref> ==
怒族大部分人信奉原始宗教。近代受外来影响,不少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贡山北部的怒族,因受藏族影响,也有信奉喇嘛教的。但人数极少。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和各种神灵,举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巨树、怪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敬的对象。碧江怒族祭祀的鬼神主要有十三种,其中由氏族或村社定期祭祀的鬼神为“门多”或“坐米起”。“门多”被认为是天鬼,能够去凶化吉,保佑人畜平安。从前,每当村寨发生重大事件,如械斗,仇杀,或捞油锅、抛血酒,甚至路遇大蛇等,都要祭祀“门多”,人们把“门多”重作是家族或村社的保护神。“坐米起”是碧江九村“斗霍”、“达霍”两个氏族成员共同信奉的神灵,每年年节来临,由两个氏族的头人联合主持祭祀,届时全村杀猪一头,每年家庭出包谷一升,作为祭品,祈求四季平发,人畜兴旺。
== 服饰特点<ref>[http://www.jianglishi.cn/ctwh/zgfs/15401.html 怒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怒族服饰简介 ]讲历史,2017-02-04</ref> ==
怒族男子穿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装物。蓄发,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衣裙上绣有花边。妇女头、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贡山一带妇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
== 建筑特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572649b69f52fcaa?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 怒族建筑特点]快资讯,2019-11-30</ref> ==
[[File:怒族2.jpg|缩略图|right|[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8/0812/18/19/20180812061956494.jpg 环球网]]]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而福贡怒族都住竹篾房。
这种房子较为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楼板用木板或竹篾席制成,铺设于架在斜坡地上的许多木桩上即可。这些木桩和房柱,如同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人们常常将这种房屋称为“千脚落地的房子”。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
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这两种房屋一般格局为二间,外间待客,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脚架,供烧饭用,内间为主人卧室及储藏粮食。
== 传统节日<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95687.aspx 怒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星座网,2015-07-14</ref> ==
'''春节:'''
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底至正月,节期15天。
'''仙女节:'''
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山林节:'''
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菟峨区的怒族(自称“若柔”人)为祭祀树林而过的节日。节期一般在树木枝叶茂盛的六、七月间举行。祭礼时要阖族参加,并排除其他民族的成员。
'''吉佳姆节:'''
怒族最热闹的节日。吉佳姆。怒语译意,是过年之意。节期在每年秋收之后,一般要过15天。节日里,村村寨寨烤酒杀猪,歌舞通宵达旦。
'''祭谷神:'''
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 饮食文化<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112453.asp 怒族文化 ]第一星座网,</ref> ==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每年五、六月还需到山林中采集野菜。常采的有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植物,以及做调味用的姜、葱、花椒等。
善于酿酒。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饮用时,对入蜂密,清醇香甜、开胃可口。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
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
== 相关视频 ==
'''怒族舞蹈'''
<center>{{#iDisplay:page/i0145sdif19 |700|500|qq}}</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530 礼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