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雕版印刷技艺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雕版印刷2.jpg|350px|缩略图|右|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雕版印刷技艺'''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 [[ 江苏]][[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 [[ 国务院 ]] 批准列入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506540124136398&wfr=spider&for=pc 你知道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百度百家号 2018-07-20 18:56</ref>。
==发明==
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 [[ ]] [[ ]] 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元4 元四 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 [[ 雕版印刷术 ]] 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 [[ 文字 ]] ,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 [[ 金刚经 ]] 》,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制作过程==
===雕刻反文 —上墨 —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ref>[http://www.sohu.com/a/321583322_720986 雕版研习 | 扬州雕版印刷术,满足你对古书的所有想象 ],搜狐网 2019-06-19 08:00</ref>。
===沈括引述===
[[沈括]]在《 [[ 梦溪笔谈 ]] 》中说,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冯道始]]印" 九经" 。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传承流派====
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 [[ 官刻 ]] [[ 坊刻 ]] [[ 家刻 ]] ,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
[[File:交流技艺.jpg|缩略图|右|整个印刷过程由三个人组成[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目前,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随着现代激光照排技术的兴起, [[ 活字印刷 ]] 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入选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陈义时]]今年已经60岁,由于从事雕版行业收入偏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目前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仅剩一个“传人”。创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招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传授雕版印刷技艺。
===技艺复活===
雕版印刷之乡扬州又“复活”一项失传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艺。该市规模最大、 [[ 历史 ]] 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场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经过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传近千年的[[宋朝]]毕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在扬州成功复活,该社已成功研制出全本泥活字《梦溪笔谈》。
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现代也没有发现毕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花了30年时间,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但严格地讲,“泥字范
===成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市[[ 孙永]] 出席挂牌仪式。
===最早的印刷品===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作出决议,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 [[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70 930 技藝 雕塑 總論]]
715,1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