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潁河

增加 2,72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af/24/e0f13e220031694423b14a051616.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af/24/e0f13e220031694423b14a051616.jpg 原圖鏈結] [https://www.itsfun.com.tw/%E6%BD%81%E6%B2%B3/wiki-6268685-5795565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small>
|}
</div>
'''颍河'''<ref>[https://kknews.cc/travel/mg6gz89.html 臨潁發源於此——臨潁的母親河],每日頭條,2016-12-01 </ref> ,古名'''颍水'''、'''潁川'''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及[[河南省]]东部,是[[中国]][[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561公里(从沙河源头算起,则总长为619公里),流域面积36651平方公里。

==水系==
[[颍河]]有三源,均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部嵩山南麓。东南流至安徽省[[颍上县]]东南[[杨湖镇]]沫河口汇入淮河。三源中西者[[右颍]],名为[[后河]],是主源;中间[[中颍]],名为[[太后庙河]],又称[[顾家河]];东者[[左颍]],名为[[少林河]]。主源后河发源于嵩山西段的今[[当阳山 (嵩山)|当阳山]]、[[万安山 (嵩山)|万安山]]之间的李家沟,东南流至[[周口市]]汇沙河和[[贾鲁河]]。于[[界首市]]进入安徽省,最后在[[颍上县]]东南[[杨湖镇]]沫河口汇入淮河。

==水文==
古代的颍水是“[[四渎八流]]”中的“八流”之一。今颍河上游的[[北汝河 (沙河)|北汝河]]、[[澧河]]、[[沙河 (颍河)|沙河]]等原是古[[汝水 (古河流)|汝水]]支流,[[元朝]][[至正]]年间,为了解决汝水水患,将汝水上游改道入颍河,从此汝水的上游部分便改属颍河水系。2005年6月1日,安徽省[[太和县]][[耿楼水利枢纽]]建成后,[[颍河周口市]]以下河段可全年通航,全程航道升为四级航道。

==流域==
颍河支流众多,支流变迁较大,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北汝河 (沙河)|北汝河]]、[[澧河]]、沙河、[[贾鲁河]]、[[新运河]]、[[新蔡河]]、[[茨河]]、[[泉河 (颍河)|泉河]]等。

==氣候==
流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5~15.0℃,流域内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641.2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平均年径流量59.2亿立方米。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是[[淮河]]洪水的重要来源。

==資源==
颍河两岸耕地[[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粮]]、[[绵]]、[[油]]生产基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