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肝炎

增加 5,0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等。
==临床表现== ===症状===
不同类型的肝炎可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等,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出现,重型肝炎可有神志改变·嗜睡等精神神经症状和体征。
d.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合并甲状腺炎·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疹等肝外表现,以及闭经,持续发热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a.肝功能检查。
b.血清学检查(检测病毒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分型)。
c.其他相关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蛋白·脂肪及糖代谢·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磁共振检查等。
 
===肝穿刺病理检查===
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knodellAl计分系统观察,对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可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完善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大部分肝炎的病因可明确。需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肝炎可重叠存在,如病毒性肝炎与酒精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炎共存,再如在其他肝炎基础上合并药物性肝炎等。
 
肝炎还需要与功能性胃肠病等区别,二者都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肝功能检查即可鉴别。
 
此外,原发性肝癌常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因此,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病灶较小时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应定期(3-6个月)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B超,MRl或CT),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等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癌。
 
==治疗==
不同类型的肝炎,应按照患者临床类型·病情的轻重·是否有合并症及合并症类型·组织学损害等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
有明显症状时以及有黄疸出现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时可适当活动。
 
*病情监测
随访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随访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时应隔离,并随访病原学的滴度改变。
 
*营养支持
饮食应尽量清淡,不可油腻。建议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物。若热量不足,应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保证能量供应。
 
*病因治疗
a.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b.药物性肝炎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药物或毒性物质的接触;
c.酒精性肝炎要戒酒;
d.脂肪性肝炎要减重;
e.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龙等等。
 
===药物治疗===
*保肝治疗
可以应用抗炎抗氧化保肝药物,控制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展。常用的药物有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双环醇等。如为药物性肝炎,尽量减少药物种类。
 
*抗纤维化治疗
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对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有明显纤维化或肝硬化表现的,建议应用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等。
 
===手术治疗===
对肝衰竭患者,有条件可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终末期肝病和肝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用肝移植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部分类型的肝炎,中医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预后==
总体预后良好。部分肝炎如慢性乙型肝炎可演变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不佳。
 
==日常护理==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做起。
 
===家庭护理===
急性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应隔离,保持个人卫生,同时保证充分休息,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慰。
 
===日常生活护理===
罹患肝炎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运动,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燕麦片等,同时保证能量和水分的摄入,急性期少食荤腥食物·辛辣食物和冷饮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发生。同时要禁酒。
 
===日常病情监测===
急性期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黄疸症状是否消退,定期就诊,复查肝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慢性肝炎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监测和随访。
 
===特殊注意事项===
a.患者期间应遵循医嘱,不可盲目使用药物而加重肝负担,避免饮酒,避免过劳。
b.部分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且性生活增加身体负担,加重肝脏负担,因此不建议肝炎患者同房。但做好安全措施,且同房后无疲劳感,无肝脏负担加重时,可以性生活。
c.慢性肝炎一定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监测和随访。
 
==预防==
===管理传染源===
由于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因此,对急性期患者需要进行隔离,降低传播风险。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对乙型·丁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需要隔离,但要及时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水平,减少传播风险。严格筛选献血者,避免经血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杜绝医源性传播途径;对患者排泄物·血液和体液进行消毒处理。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