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鹿

增加 2,2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pet/vka23zy.html | title= 世界上的鹿科動物總共有47種,你了解幾種 | language=zh | date=2018-03-2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accessdate=}}</ref>
 
原產地為歐亞北部地區,屬於沼澤鹿種,也是紐澳及蘇格蘭地區鹿肉供應的主要品種,台灣養鹿業者引進作為採割鹿茸之用,但因水土適應不良,鹿茸產量遠不如 在原產地的表現。紅鹿被引進數個國家,包括北美洲與南美洲、紐西蘭與澳洲。在阿根廷,牠們已經入侵數個國家公園,對原生的動植物造成影響,並可能破壞了某些生態過程 。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牠們可能與智利與阿根廷南部的一種特有鹿產生競爭。<ref name=“知識">{{cite web |url=hhttp://deer.tlri.gov.tw/deertw/know/red_deer.html | title= 歐洲馬鹿(紅鹿) | language=zh | date=2018-03-21 | publisher=鹿知識專區 | author=|accessdate=}}</ref>
 
==特徵與習性==
體色隨季節而異,夏季呈紅棕色,冬季則變為灰棕色。腹部呈較淺之紅棕 色,四肢及尾部內側則成白色,口鼻部黑色、無毛,蹄色則是灰到黑。雌雄體色相似。成 體身上一般沒有斑點;新生小鹿則呈褐色或者紅褐色,還有一條深色背紋和一個乳脂色到 淡褐色的臀部色塊。白色斑點散佈在上背部與側腹。公鹿體高約130 cm,體長180 cm左右 ,體重約250 kg,母鹿體高約115 cm,體長150 cm左右,體重約160 kg。性情溫和;合群 ,喜沼澤,不偏食。<ref name=“知識"/>
 
==角茸==
母鹿無角,公鹿1歲年齡時長出釘狀角,之後逐年分叉,於原產地可分到10多叉,但 台灣飼養者僅能分到4~6叉為止,其角頂端呈3叉之冕狀角,茸色棕黑,型較粗大,茸 重可達120台兩左右。仔鹿生下時約重6公斤。飼養二年後,公鹿開始長茸。年齡愈大,分 叉愈多;自7~9剪,是茸量巔峰期。此後,逐年減低,至19剪而停止,不再長茸。<ref name=“知識"/>
 
==繁殖==
母鹿則自第三年起生產仔鹿。配種月份為2~4月,發情週期約為18日,懷孕期約220~240日。雙胞率甚低,仔鹿具白色仔斑,出生體重約6 kg左右。公鹿解角多集中於2 ~3月。
 
馬鹿性溫馴,喜群居。飼料換肉率高,肉質鮮美,與羊肉不相上下,是相當優良的肉、茸兩用品種。<ref name=“知識"/>
== 參考資料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