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杏花岭

增加 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杏花岭6.jpg|350px|缩略图|右|杏花岭地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07/7e443e549174489295dd5f60f244eb7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39398250_758151 来自搜狐 的图片]]]
'''杏花岭'''区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辖区,与[[迎泽区]]同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宋建太原古城部分处于杏花岭区之中。杏花岭区是在1998年原[[北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居汾河之畔,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8'~112°47',北纬37°52'~37°59',西北部与 [[ 尖草坪区 ]] 新城街道、阳曲镇、尖草坪街道为邻,北部与阳曲县的侯村乡交界,东部与 [[ 寿阳县 ]] 平头镇毗邻,南部与 [[ 迎泽区 ]] 的郝庄镇以及市内的[[柳巷街道]]、[[庙前街道]]相毗,西部以[[汾河]]为界与[[万柏林区]]隔河相望,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杏花岭区辖10个街道、2个乡,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59万人。境内有[[牛驼寨烈士陵园]]、[[明太原城垣遗迹]]、[[督军府]]等旅游景点,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等<ref>[http://www.sohu.com/a/120418318_533500 太原各区县的由来,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竟然因……] ,搜狐,2016-12-01</ref>。
==名称沿革==
杏花岭原本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个街名,而是一个花园林苑的名称,是诞生于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晋王府花园之一。当时的 ''' 杏花岭 ''' ,确实是个有坡有岭,遍植杏树,令人赏心悦目的去处。它与毗邻的[[松花坡]],亦称[[松花园]],相映为趣,堪称太原城中的园林之最。
据记载,早年的杏花岭,地处晋王府城内东南隅。每逢仲春之际,坡岭翠绿,杏花簇簇,绿红掩映,香气喷溢,简直是一个杏花的世界。后来,晋王府城寿终正寝,杏花岭也逐渐荒芜。直至清中叶之后,这里又慢慢地得到开发,杏树、榆树成林,成为太原城中的一片公共林地。大约是在 [[ 光绪 ]] 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山西农林学院]]垦植杏花岭一百余亩林地,作农林试验场,栽培新的苗木。 [[ 民国 ]] 八年前后,晋军的两个团在这昔日的杏花岭和松花坡的树林中进行军事演习,可见这片林地之大了。
日本侵略军攻陷太原后,看中了杏花岭这块风水宝地,砍伐林木修建神社。40年代初,这些侵略军又将杏花岭北坡上的林木砍伐一净。为掩饰其掠夺行为,他们在这被砍伐殆尽的岭坡上修建了简陋的体育场,供在并日人和军队操练服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划为16个行政区,统称“内八区,外八区”,当时内八区的四、五、六、七区和外八区的六、七、八3个区大部为北城境域。
解放前, [[ 阎锡山 ]] 统治下的太原,行政区划实行闾邻制,全市分为内八区和外八区,内八区为城区,外八区为郊区,该区属于内八城区,下设主街、自然街、闾。
太原解放后,太原市人民政府将16个区合并为8个区,内三区(区政府驻[[五福庵]])、内四区(区政府驻[[精营东边街]])和外四区(区政府驻[[上北关]])部分境域属北城区管辖范围。
===地质地貌===
''' 杏花岭 ''' 区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
===气候特点===
==生产总值==
“十五”期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78974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0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81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1684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106万元。全区三次产业之比达到0.1:34.4:65.5。商贸服务业繁荣,第三产业发达。阳光、江南、中联等一批大型商贸集团涌现,北京华联、美特好等诸多大型连锁超市兴起,[[ 国贸]] [[ 华宇精品]] [[ 中盛国际]] [[ 中联世纪广场]] 等一大批标志性楼宇建成,全区初步形成了“东起[[ 五一路]] ,西至[[ 新建路]] ,南连[[ 府东]] [[ 府西街]] ,北接[[ 北大街]] ”的中心商务圈。该区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拥有[[山西机床厂]]、[[晋安化工厂]]、[[太原矿山机器厂]]、[[太原机车厂]]等一批省市大型企业,产业技术工人资源非常丰富,各类机加工能力和研发能力优势明显。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特色种植、养殖取得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
2010年杏花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71218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03万元,比2009年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2423万元,比2009年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5758万元, 比2009年增长9.0%。三次产业的比重是0.1:22.6:77.3。
区内教育资源雄厚,拥有[[太原大学]]等2所大专院校,中学11所,小学78所,幼儿园79所,特教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驻地大专院校14所,成人院校、职工大学12所,种类民办学校48所,社区教育学院1所。
2010年, ''' 杏花岭 ''' 区投入教育经费31366万元,比2009年增长45%。41所学校50栋校舍加固项目全部完工,6所新建项目积极推进。实施了中小学生安全饮水工程和全区中小学生免费体检。
2010年,杏花岭区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436万元,比2009年增长30%,其中,农业科技项目2项经费500万元;社会发展科技项目18项经费800万元。专利申请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51件。研发投入7532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
自1998年建区以来,[[杏花岭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和“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区”等。
 
==视频==
<center>航拍新太原——韵远香浓杏花岭</center>
<center>{{#iDisplay:r0560mxkwva|650|480|qq}}</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63,9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