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禅让制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传说==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 [[ 尚书 ]] 》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 [[ 臣子 ]] ,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 [[ 王莽篡汉 ]] ”),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年表演变==
[[顾颉刚]]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又说“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1936年,他还发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 山海经·海内西经 ]] 》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对丹朱称呼“帝”。
[[荀子]]在《 [[ 正论 ]] 》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在《 [[ 说疑 ]] 》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 竹书纪年 ]] 》认为:“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ref>[http://www.sohu.com/a/258660224_100286825 禅让制的疑点资料来源],搜狐</ref>。
[[ 广弘明集 ]] 》十一引《 [[ 汲冢竹书 ]] 》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
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 》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禅让。《 [[ 唐虞之道 ]] 》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视频==
722,7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