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海棠

增加 3,2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球形,直径8-20毫米,具密集而交织的细长纤维状之根。茎直立,有分枝,高40-60厘米,有纵棱,近无毛。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宽卵形至卵形,长10-18厘米,宽7-14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心形,偏斜,窄侧宽1.6-4厘米,宽侧向下延伸长达3-6.5厘米,宽4-8厘米,边缘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浅齿,齿尖带短芒,并常呈波状或宽三角形的极浅齿,在宽侧出现较多,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幼时散生硬毛,逐渐脱落,老时近无毛,下面色淡,带红晕或紫红色,沿脉散生硬毛或近无毛,掌状7(-9)条脉,带紫红色,窄侧常2(-3)条,宽侧3-4(-5)条,近中部分枝,呈羽状脉;叶柄长4-13.5厘米,有棱,近无毛;托叶膜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2-4毫米,先端渐尖,早落。<br>
花葶高7.1-9厘米,有纵棱,无毛;花粉红色,较多数,(2-)3-4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叶,二次分枝长2-3.5厘米,三次分枝长1.2-2厘米,有纵棱,均无毛;苞片长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早落;雄花:花梗长约8毫米,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1.3厘米,宽7-10毫米,先端圆,内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长圆形,长7-9毫米,宽3-5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无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长达(1-)2-3毫米,整个呈球形,花药倒卵球形,长约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长约2.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圆形或扁圆形,长约12毫米,宽和长几相等,先端圆,内面1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圆,子房长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3室,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状,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离生,柱头常2裂或头状或肾状,外向膨大呈螺旋状扭曲,或U字形并带刺状乳头。<br>
蒴果下垂,果梗长3.5厘米,细弱,无毛;轮廓长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约7毫米,无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长圆形或三角长圆形,长约1.8厘米,上方的边呈平的,下方的边从下向上斜,另2翅极窄,呈窄三角形,长3-5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或2窄翅呈窄檐状或完全消失,均无毛或几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开始,果期8月开始。<ref>[https://m.huabaike.com/bk/zwqiuhaitang.html 秋海棠-花百科], 花百科, 2020-01-03</ref>
==产地生境==
产中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昆明]]有栽培。[[日本]]、[[爪哇]]、[[马来西亚]]、[[印度]]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br>
由白绢病病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br>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现在还没有对白绢别有效的药剂。<br>
==主要变种==
单翅秋海棠Begonia grandisDry subsp.grandisvar.unialataIsmsch.<br>
蒴果单个翅特大,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长15-17毫米,中部宽6-7毫米,顶端微急尖,上方之边呈平的,下方之边从上向下斜,其余2翅极退化呈窄檐状或几消失。花期9月,果期10月。<br>
产四川(会理、雅安)、云南(中甸)、甘肃(文县)。生于林下潮湿处,海拔2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雅安。<br>
中华秋海棠(原变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珠芽秋海棠(云南植物名录)Begonia grandisDry subsp.sinensis(A. DC.) Irmsch. var.sinensis<br>
中型草本。茎高20-40(-70)厘米,几无分枝,外形似金字塔形。叶较小,椭圆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20)厘米,宽3.5-9(-13)厘米,先端渐尖,下面色淡,偶带红色,基部心形,宽侧下延呈圆形,长0.5-4厘米,宽1.8-7厘米。花序较短,呈伞房状至圆锥状二歧聚伞花序;花小,雄蕊多数,短于2毫米,整体呈球状;花柱基部合生或微合生,有分枝,柱头呈螺旋状扭曲,稀呈U字形。蒴果具3不等大之翅。
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甘肃(南部)、陕西、四川(东部)、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昆明一带有栽培。生于山谷阴湿岩石上、滴水的石灰岩边、疏林阴处、荒坡阴湿处以及山坡林下,海拔300-2900米。模式标本采自北京西山。 <br>
刺毛中华秋海棠(变种)Begonia grandisDry subsp.sinensis(A. DC.) Irmsch. var.puberulaIrmsch.<br>
叶片上面被两型毛,密被极短小刺毛,毛长约0.3毫米和散生较长硬毛,毛长0.8-0.9毫米。<br>
产湖北、四川(巫山)。生于阴湿地方,海拔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br>
柔毛中华秋海棠(变种)Begonia grandisDry subsp.sinensis(A. DC.) Irmsch. var.villosaKu<br>
叶片上面仅被柔毛,毛有时微卷。<br>
产四川(雷波)。生于水边阴处潮湿地,海拔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雷波。 <br>
全柱秋海棠(亚种)Begonia grandisDry subsp.holostylaIrmsch.草本。茎高(12-)20-40(-60)厘米,细弱,常不分枝。叶片三角状卵形,长度变化较大,长3-13厘米,宽2-10厘米,先端稍长渐尖,基部宽侧下延呈圆形,长0.8-3.5厘米,宽1.3-6厘米。花序呈短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基部有明显膜质大苞片,下部通常有小珠芽,花较小,雄蕊较少,(15)20(-30),雄蕊柱长0.3-0.8(-1)毫米。蒴果顶端有短粗之喙,花柱不分枝,柱头头状,稀呈肾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产云南(东川、富民、嵩明、中甸和丽江)、四川(木里)。生于灌丛阴湿处石上、阴湿处石灰岩石缝中、山坡常绿阔叶林下和潮湿的岩石边,海拔2200-2800米。模式标本采自木里和丽江。<ref>[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06939382579219 这一万多“种”植物,全叫秋海棠], 新浪, 2020-01-03</ref>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br>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