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天会更好

增加 9,2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歌曲鉴赏==
 
该曲通过用平和而热切的音调,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美好心愿。
 
该曲在谱曲上用了很多切分音,让该曲音调有动感、旋律饱满,同时将人们多年来渴望世界和平的心声,很自然地融入旋律之中。
 
该曲的第一段音乐非常平稳,述说着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祈求;第二段高亢的旋律具有恢宏的气势,并且多次重复,深化了主题,把人们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感觉一下子凸现出来了。
 
==集齐再多明星,这首歌的奇迹也无法超越==
 
“明天”是永恒的,《明天会更好》,是一种不会过时的怀旧。无数网友站在今天,怀念这首唱明天的昨日歌曲,也怀念那个诸神同框的年代。
 
诸神同框的年代,我们在歌唱明天会更好。
 
34年间,这首歌从未消失在公众耳畔,不管是在赈灾募款现场,还是在学校歌唱比赛,《明天会更好》都拥有难以忽视的高出场率。
 
1985年,已经离开[[台湾]]的罗大佑被朋友叫回来,跟大家一起做一首[[公益歌曲]]。那一年的10月25日,《明天会更好》正式发行,身后站着[[We Are the World]]这样的神话,眼前正迎来国际和平年1986年。
 
2019年,滚石唱片在10月24日这一天发布修复后的《明天会更好》高清MV。于华语乐坛而言,无论60位大咖的阵容,还是歌曲发行后的影响力,《明天会更好》都无疑是空前的。
 
这首歌的年纪,比很多听众都大,但并不妨碍跨越年龄的共鸣。34年间,这首歌从未消失在公众耳畔,不管是在赈灾募款现场,还是在学校歌唱比赛,《明天会更好》都拥有难以忽视的高出场率。
 
“明天”是永恒的,《明天会更好》,是一种不会过时的怀旧。无数网友站在今天,怀念这首唱明天的昨日歌曲,也怀念那个诸神同框的年代。
 
歌曲作者罗大佑曾是一名医生,他认为:“医生和音乐都是面对生命。医生是一种无情的态度挽救生命;做音乐是在描述一个无情的世界。”
 
听罗大佑的作品,的确常有透彻无情之感,懒于为世界真相作些遮掩。正因如此,《明天会更好》才更显得温暖珍贵——它早于创作者三十年,先学会了热爱明天。
 
《明天会更好》,正是全球音乐公益活动不绝的余波。演唱会结束没多久,台湾音乐界便开始筹备制作一首自己的公益歌曲,把远走的罗大佑请了回来。
 
和罗大佑的许多作品一样,这次的歌词也没能全须全尾——有些词汇“过于灰暗”,不适合这样温暖的主题。
 
比如那一句广为人知的“谁能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带走我们的笑容”,原词是“谁能忍心看他最后的小丑”。
 
那年夏天,“台湾[[卓别林]]”[[许不了]]不幸逝世,罗大佑为他写下此句,可许不了的死亡涉及太多黑帮胁迫、毒品丑闻,这一句歌词最终被替换。
 
后来,歌词是在罗大佑作品基础上,由几位音乐人一起写完整的。罗大佑的歌迷总是热衷于逐字逐句讨论,猜哪一句出自罗大佑手笔。
 
不怪粉丝八卦,实在是罗大佑从未这样温暖过。他的作品一向锐利深沉,乍一听“让我拥抱着你的梦”“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难以让人相信这是那个刮起黑色旋风的“教父”。
 
罗大佑怀着对明天的温柔写下了这首歌,但很快,他发现自己被利用了。当年底,“要一个更好的明天”成为政党选举口号,罗大佑因此背负谄媚的骂名。
 
愤怒的罗大佑不久便离开[[台北]],甚至在自选专辑中也不愿放入《明天会更好》。个人的委屈,被汹涌的公益潮淹没,罗大佑不愿提起,却不妨碍所有人都在唱这首歌。
 
次年,北京一位女编辑向歌手[[郭峰]]建议:“他们喊了60位歌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个100人的演唱会,献给国际和平年?”
 
1986年5月,100名歌手挤公交、骑单车来到北京工体,演唱了由[[郭峰]]作曲的《[[让世界充满爱]]》,大陆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歌曲,就此诞生。
 
从1984年的圣诞月开始,一直到1986年初夏,这场时近三年、席卷全球的公益音乐狂潮,成了世界乐坛一座再难逾越的高峰。
 
国际和平年过去了,公益歌曲却仍然风行。
 
1987年,香港无线电视台20周年台庆,一首《[[地球大合唱]]》出动麾下所有艺人,至此,两岸三地齐齐整整,都有了公益之歌的代表作。
 
火起来的不光是公益歌曲,还有“群星合唱”。以群星合唱为表演形式、以宏大主题为演唱内核的歌越来越多。
 
1995年,飞碟唱片集合旗下[[姜育恒]]、[[伊能静]]等17名歌手,推出《相亲相爱》,虽然只是以公司形象为目的,但温暖的歌词和曲调让此曲广为传播。
 
1997年香港回归,[[毛阿敏]]、[[韩磊]]、[[孙楠]]等歌手为此盛事献唱《公元1997》;交接仪式后,数百万人跟着电视台合唱《[[东方之珠]]》。
 
2001年,[[张国荣]]领着环球歌手合唱《同步过冬》,鼓励香港人民携手渡过经济难关。
 
2003年,面对SARS,蔡琴、王力宏、[[孙燕姿]]等歌手齐心献唱《[[手牵手]]》。
 
这些合唱曲,频频出现在节日庆典上,也成为许多人学生时代的班歌、校歌。[[We Are the World]]、《明天会更好》和《[[让世界充满爱]]》这三首神作,更是每每在危难时刻成为鼓舞人心的乐音。
 
2008年,由两岸三地100位歌星合唱的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响彻大街小巷,其传唱度、美誉度,甚至超过了主题曲《[[我和你]]》。
 
在中国听众心中,这首歌甚至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更动人——《手拉手》被[[萨马兰奇]]赞为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还考虑采用它作为永久会歌。
 
很多模仿者并不明白,人们感叹“神仙阵容”的前提,是作品本身实乃“神作”。
 
[[We Are the World]]风行世界几十年,成为公益歌曲之王,不光是因为大腕多,还因为它本身是首好歌。何况,这首歌试图解决问题,也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在这一点上,就连《明天会更好》也远比不上它。诞生于公益狂潮之下,《明天会更好》虽然曲调悠扬上口、歌词温暖动人,却因公益目的模糊不清,受到诸多质疑。
 
此曲已无关[[埃塞俄比亚]]的饥荒,也因为一再延后的发行时间而错过节庆,还牵强地扯上了反盗版、反盗录……莫名其妙的政治纠纷,还伤了创作者的心。
 
《明天会更好》最后将募集到的600万元捐给了消费者文教基金会,香港发行所得,则赠与儿童合唱团——“被捐赠的团体都关乎我们的‘明天’。”
 
听起来算不错的结果,但这和效仿We Are the World之初衷、之声势相比,难免仍被批评雷声大雨点小。
 
幸运的是,三十余年间纠葛随风去,筛留下来的,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温暖主题,以及歌曲本身的艺术成就。
 
罗大佑本人的“明天”,也不再愤懑如昨。2018年,罗大佑参加《[[朗读者]]》,与[[董卿]]谈起小女儿。董卿说道:“你可以为她再谱一个曲子,写一点歌词。”他顺口而出,“明天会更好。”
 
话音刚落,董卿与观众不约而同笑了。罗大佑自己也笑:“真没想到,现在这个歌还成立,天哪。”
 
三十四年前的“明天”早已到来,锐利从表面转向内心,曾经写在脸上的愤怒,也已往事如烟,罗大佑终于像歌里唱的那样,面带笑容,温柔拥抱他的每个明天。
 
整个上世纪末,从《明天会更好》开始,媒体、企业热衷于举办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名流明星也都以出现在公益活动现场、公益唱片封面为荣。
 
回望过去,《明天会更好》封面上那些面孔,“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如今又在何方?
 
[[潘越云]]的离婚官司闹得沸沸扬扬;[[陈淑桦]]因为母亲去世深受打击,从此不再唱歌,还被传出抑郁、重病等消息;编曲陈志远,在2011年因病逝世。
 
[[费玉清]]在后生[[周杰伦]]的助推下,一曲翻红,目前,他的巡回告别演唱会正在进行中;齐豫时隔多年登台,是去参加综艺节目;她的弟弟齐秦,当初只能在曲中唱和声,如今也成了乐坛的前辈。
 
[[李建复]]转战商场,做了高管又重新创业,给乐坛留下表侄子[[王力宏]],继续唱着他的成名曲《[[龙的传人]]》;当年只在合唱里露了露脸的小李,如今已是华语乐坛大哥[[李宗盛]]。
 
有人虔诚祈祷的明天来了,有人被昨日的忧愁带走了今天的笑容。不解风情的春风,和那些少年的心,年年有、年年新。
 
人来人往中,这个忙碌的世界,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明天会好吗?明天会更好。
 
==视频==
== 外部连结 ==
133,672
次編輯